用舞台艺术触动心灵 话剧《皮囊》来渝上演
近日,话剧《皮囊》在重庆大剧院连续两日上演,为重庆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用舞台艺术触动心灵 话剧《皮囊》来渝上演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2024-02-27
演出现场。记者 杨潇 摄
演出现场。记者 杨潇 摄

近日,话剧《皮囊》在重庆大剧院连续两日上演。该剧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戏剧语言和丰富的舞台形态,为重庆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同时也引发了观众们对成长、家庭、故乡等主题的深入思考。

演出现场。记者 杨潇 摄
演出现场。记者 杨潇 摄

《皮囊》改编自蔡崇达的同名非虚构文学作品,是一部诗意现实主义话剧。该剧选取了原著中最能引发共鸣的“盖房子”核心事件作为主线,生动展现了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

全剧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聚焦主人公黑狗达及其伙伴们对远离家乡的强烈渴望和对外界世界的向往;下半场则重点描绘了黑狗达在获得初步成功后衣锦还乡的过程,以及他经历亲人的生老病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故乡与远方的选择等一系列“成长命题”,最终实现与亲人、故乡的和解的过程。

作为“致敬与温暖”重庆大剧院文化艺术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演出特别邀请了来自养老机构的数十位退休老人来观赏,其中许多经历了岁月沉淀的老人已年届七旬,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对剧中展现的情感和内涵有着更为深刻的共鸣和感悟。

剧中一句台词:“即便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也好过盲目追随别人眼中的正确路线”,引发了渝光老人的强烈共鸣。渝光现年78岁,出生于祖国边陲的一个小山村。他通过不懈努力走出了大山,在重庆安家,成为一位备受学生敬爱的人民教师。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成长,他的经历与话剧中黑狗达的成长历程颇为相似。

观剧结束后,渝光分享了自己走出大山、反哺家乡的故事,让现场许多年轻观众深受感动。他坦言,自己曾经和主角一样,怀揣着对家乡的复杂情感——例如面对家乡既充满思念又心怀恐惧;面对父母的固执己见,感到不解但也逐渐理解。他感慨地表示:“故土难离,我走到今天付出了很多,也改变了许多亲人的想法。如今回首过往,我更加相信每个年轻人都有着无限可能。”

另一位老人白艳玲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她认为乡村虽然存在一些落后的部分,但也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剧中,黑狗达父母执意追求的房子,一方面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父母深情厚意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家庭观念。她表示自己经常关注重庆日报报道的乡村振兴故事,“希望能看到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皮囊》的舞台设计、音乐和多媒体应用均颇具创意。舞台上的布景、灯光设计富有层次感,将故事背后细腻的情感变化和深刻的成长命题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这些科技元素能够使剧情更加生动、真实和感人,但对于一些老年观众来说可能稍显陌生。为了帮助这些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话剧,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李佳颖自告奋勇地为他们耐心解释起了舞台上的各种象征意义。

观剧结束后,68岁的山碧岳表示这次观剧体验非常积极。在李佳颖的解释下,她逐渐领悟到了烟雾、声光电等元素的象征含义,“这种将小说具象化的表现形式非常有趣,让我对舞台剧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文化公益活动,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代际沟通。”重庆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艺术能够成为连接不同世代和社会群体的桥梁,传递社会正能量。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杨潇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用舞台艺术触动心灵 话剧《皮囊》来渝上演

2024-02-27 07:18:20 来源:
演出现场。记者 杨潇 摄
演出现场。记者 杨潇 摄

近日,话剧《皮囊》在重庆大剧院连续两日上演。该剧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戏剧语言和丰富的舞台形态,为重庆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同时也引发了观众们对成长、家庭、故乡等主题的深入思考。

演出现场。记者 杨潇 摄
演出现场。记者 杨潇 摄

《皮囊》改编自蔡崇达的同名非虚构文学作品,是一部诗意现实主义话剧。该剧选取了原著中最能引发共鸣的“盖房子”核心事件作为主线,生动展现了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

全剧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聚焦主人公黑狗达及其伙伴们对远离家乡的强烈渴望和对外界世界的向往;下半场则重点描绘了黑狗达在获得初步成功后衣锦还乡的过程,以及他经历亲人的生老病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故乡与远方的选择等一系列“成长命题”,最终实现与亲人、故乡的和解的过程。

作为“致敬与温暖”重庆大剧院文化艺术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演出特别邀请了来自养老机构的数十位退休老人来观赏,其中许多经历了岁月沉淀的老人已年届七旬,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对剧中展现的情感和内涵有着更为深刻的共鸣和感悟。

剧中一句台词:“即便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也好过盲目追随别人眼中的正确路线”,引发了渝光老人的强烈共鸣。渝光现年78岁,出生于祖国边陲的一个小山村。他通过不懈努力走出了大山,在重庆安家,成为一位备受学生敬爱的人民教师。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成长,他的经历与话剧中黑狗达的成长历程颇为相似。

观剧结束后,渝光分享了自己走出大山、反哺家乡的故事,让现场许多年轻观众深受感动。他坦言,自己曾经和主角一样,怀揣着对家乡的复杂情感——例如面对家乡既充满思念又心怀恐惧;面对父母的固执己见,感到不解但也逐渐理解。他感慨地表示:“故土难离,我走到今天付出了很多,也改变了许多亲人的想法。如今回首过往,我更加相信每个年轻人都有着无限可能。”

另一位老人白艳玲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她认为乡村虽然存在一些落后的部分,但也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剧中,黑狗达父母执意追求的房子,一方面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父母深情厚意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家庭观念。她表示自己经常关注重庆日报报道的乡村振兴故事,“希望能看到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皮囊》的舞台设计、音乐和多媒体应用均颇具创意。舞台上的布景、灯光设计富有层次感,将故事背后细腻的情感变化和深刻的成长命题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这些科技元素能够使剧情更加生动、真实和感人,但对于一些老年观众来说可能稍显陌生。为了帮助这些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话剧,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李佳颖自告奋勇地为他们耐心解释起了舞台上的各种象征意义。

观剧结束后,68岁的山碧岳表示这次观剧体验非常积极。在李佳颖的解释下,她逐渐领悟到了烟雾、声光电等元素的象征含义,“这种将小说具象化的表现形式非常有趣,让我对舞台剧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文化公益活动,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代际沟通。”重庆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艺术能够成为连接不同世代和社会群体的桥梁,传递社会正能量。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杨潇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云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