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李韧:让非遗成为现代生活的“活态”传播媒介

文化视点|李韧:让非遗成为现代生活的“活态”传播媒介

来源:华龙网2024-03-01

华龙网讯(邓鑫芸)“非遗的传播活力取决于自身,传播效果取决于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态性’。”3月1日,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任李韧在2024非遗传承与传播座谈会上的一席话掀起了让非遗传播“活”起来的讨论热潮。

座谈会现场,李韧与来自川渝贵地区的15位非遗传承人就非遗的保护、传承和传播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他看来,非遗的核心特点是活态,即当下仍然保持活力的、鲜活的一种文化传统及其表现形式。非遗的传播,需要传承人、传习人以及非遗的研究者、爱好者等等的共同努力,使非遗成为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活态传播媒介。

2024-03-01 19:51:31.705000
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任李韧。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非遗是“活态”的传播媒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为“living heritage”。

“living”这个单词,直接表明了非遗的核心特点:活态,即当下仍然保持活力的、鲜活的一种文化传统及其表现形式。

所以非遗的传播,既有传播的一般规律,又有其独有的特性。按照普遍接受的定义,传播的本质是人的互动,是信息的流通。要互动,要流通,就需要使用某种方法,某个工具,某种中介,也就是今天人们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媒介。

而非遗就是媒介,非遗就是信息。作为媒介的非遗,需要可触及才能被知道,需要可接受才能被欣赏,需要可体验才能被分享,需要可互动才能被传播。

做好非遗的传播需要围绕其独有的媒介特性做文章

作为“活态”的传播媒介,如何让非遗的传播“活”起来?

一是做好“人”的文章。有三个层面,核心层是传承人。但光有传承人还不够,独木不成林,还要有传习人,传习的群体越大,越活跃,传承人才会不断涌现,这是次核心层。还要有第三层,即外围层,包括非遗的研究者、爱好者、非遗保护工作者等等。

二是做好“内容”的文章。内容是非遗的精髓,是每一个非遗项目独特的存在,这种存在,因为传承人本身的继承、创造和发展,又显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魅力。

三是做好“传播媒介”的文章。一方面,通过这种媒介,认识到一项特别的技艺,一个独特的生活习俗,一种特别的在地知识和实践;另一方面,这种媒介又因为它的活态性,化为我们的日常,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传播,在自然而然中获得传承。

因此,非遗的传播活力取决于自身,传播效果取决于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态性”,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也必然要求它成为现代生活的“活态”传播媒介。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文化视点|李韧:让非遗成为现代生活的“活态”传播媒介

2024-03-01 20:57:18 来源:

华龙网讯(邓鑫芸)“非遗的传播活力取决于自身,传播效果取决于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态性’。”3月1日,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任李韧在2024非遗传承与传播座谈会上的一席话掀起了让非遗传播“活”起来的讨论热潮。

座谈会现场,李韧与来自川渝贵地区的15位非遗传承人就非遗的保护、传承和传播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他看来,非遗的核心特点是活态,即当下仍然保持活力的、鲜活的一种文化传统及其表现形式。非遗的传播,需要传承人、传习人以及非遗的研究者、爱好者等等的共同努力,使非遗成为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活态传播媒介。

2024-03-01 19:51:31.705000
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主任李韧。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非遗是“活态”的传播媒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为“living heritage”。

“living”这个单词,直接表明了非遗的核心特点:活态,即当下仍然保持活力的、鲜活的一种文化传统及其表现形式。

所以非遗的传播,既有传播的一般规律,又有其独有的特性。按照普遍接受的定义,传播的本质是人的互动,是信息的流通。要互动,要流通,就需要使用某种方法,某个工具,某种中介,也就是今天人们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媒介。

而非遗就是媒介,非遗就是信息。作为媒介的非遗,需要可触及才能被知道,需要可接受才能被欣赏,需要可体验才能被分享,需要可互动才能被传播。

做好非遗的传播需要围绕其独有的媒介特性做文章

作为“活态”的传播媒介,如何让非遗的传播“活”起来?

一是做好“人”的文章。有三个层面,核心层是传承人。但光有传承人还不够,独木不成林,还要有传习人,传习的群体越大,越活跃,传承人才会不断涌现,这是次核心层。还要有第三层,即外围层,包括非遗的研究者、爱好者、非遗保护工作者等等。

二是做好“内容”的文章。内容是非遗的精髓,是每一个非遗项目独特的存在,这种存在,因为传承人本身的继承、创造和发展,又显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魅力。

三是做好“传播媒介”的文章。一方面,通过这种媒介,认识到一项特别的技艺,一个独特的生活习俗,一种特别的在地知识和实践;另一方面,这种媒介又因为它的活态性,化为我们的日常,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传播,在自然而然中获得传承。

因此,非遗的传播活力取决于自身,传播效果取决于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态性”,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也必然要求它成为现代生活的“活态”传播媒介。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