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之后再度复排 这版话剧《河街茶馆》有什么不一样?
2010年首演,2017年复排,今年再度排演,这一次《河街茶馆》有什么不一样?记者进行了采访。

7年之后再度复排 这版话剧《河街茶馆》有什么不一样?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2024-03-06

“所有人上场啦!注意找各自的位置,尤其是在这里‘生活’过的老演员们,要带带新演员。”日前,伴随着导演谢莹的几声吆喝,渝中区中山一路181号抗建堂剧场内,20多个演员走上舞台、走进吊脚楼,演绎一出属于重庆人自己的话剧。

排演现场,演员们正在认真排练、走位。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排演现场,演员们正在认真排练、走位。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这是话剧《河街茶馆》的排练现场。舞台中央,茶馆与吊脚楼合二为一,做成一体两面的“全景式转台”,它的左侧,是石板梯坎与黄葛树,完美再现旧时重庆地形地貌。说着方言的演员置身其中展开表演,洋溢着浓浓的重庆味道。

2010年首演,2017年复排,2024年再度排演,这一次,《河街茶馆》有什么不一样?连日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常演常新 打磨精品抠细节

《河街茶馆》以重庆大轰炸为背景展开故事讲述,围绕既是传家之宝又是爱情信物的红木箱子,将茶馆老板娘“幺姨妈”的小情大爱娓娓道来,并带出一众人物。茶馆也成为家事、国事天下事齐议的集中地。

时隔7年再度复排,对于复排导演谢莹来说,是一个挑战。

“这部剧自2017年之后就没有再跟观众见面,本次复排又有一半的演员是新加入的,再加上实际排练的时间不到一个月,要让年轻演员尽快融入难度不小。”谢莹表示,该剧原导演王向明、编剧隆学义老师都已经离世,自己只有翻看导演和编剧留下的影像和文字资料“取经”。

“翻看王向明导演2017年复排剧目时提出的拒绝‘假’、找回‘真’的概念,我们定下的复排思路是,在原汁原味呈现剧目经典的基础上,重新把握节奏及人物特性,查漏补缺、精益求精。”谢莹透露,此次复排中,尤其对“幺姨妈”这个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先驱形象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对其形象也进行了更洒脱的处理。

谢莹表示,在排演中,也充分尊重当代观众的意识,在处理“白藠头”与父亲的关系,以及“号子头”与“幺姨妈”的情感走向时,都用自己细腻的女性视角进行了再创作。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在排练现场看到,具体到灯光打在每一片瓦上的视觉效果、台阶的高度、石板的颜色、演员的走位,谢莹都一一确认,并与重庆市话剧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弋沟通、交流。

排演现场,幺姨妈扮演者王弋(左)与复排导演谢莹正在“抠细节”。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排演现场,幺姨妈扮演者王弋(左)与复排导演谢莹正在“抠细节”。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而对于王弋来说,《河街茶馆》的复排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对剧中主演“幺姨妈”的精彩演绎,王弋先后获得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优秀表演奖、第四届中国戏剧奖·优秀表演奖等国家级艺术奖项。

“隆学义、王向明两位老师花了大量心血孕育出这个优秀的话剧作品,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经典延续下去。”王弋回忆,过去在排练间歇,王向明导演会给她递水,隆学义编剧会像对小妹妹一样给她拿糖吃,这些都是对后辈的关爱。

而这次,她作为最了解剧目的人,要挑大梁带着一众年轻演员,像放大镜一样去找出原作中那一丝丝不合理剧情,用自己专业的表演将其合理化,这也是一种传承。从2009年接触这部戏,到2010年演出,再到如今再度排演,十几年过去,随着年龄的增长、舞台经验的积累,王弋说,她有信心让这次的演出更好、更精彩。

在剧中饰演“黄腊丁”的刘华,跟“幺姨妈”王弋一样,从2010年起就饰演这个角色。尽管所有的台词和走位早已烂熟于心,但刘华依旧在思考、打磨,一句“小处不可随便”,就换了几种情绪表达。

“也许大家对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只是一些黑白影像和泛黄的照片,但希望通过再度排演,能让观众看到鲜活的、即使饱受轰炸痛苦仍然乐观、善良的巴渝人民形象。”刘华说。

新面孔新理解 更添新力量

闻其名如见其人,是《河街茶馆》中几乎所有角色的特点。比如根据职业、诨号命名的“号子头”“水哥”“门门门”“白藠头”等方言人名,“水哥”是大江大浪中喊号子的好手,“门门门”是街头靠逗乐赚钱养家、爱做熟人生意的女子,“黄腊丁”本是重庆人爱吃的一种身段滑不溜秋的鱼,用作人名意在说明滑头。

在此次复排中,除了“幺姨妈”“黄腊丁”等主要演员,半数演员都是第一次排演这部剧,这让3.0版本的《河街茶馆》充满了新面孔。新面孔对于角色的新理解,也让《河街茶馆》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话剧演员刘紫旭,在重庆市话剧院演了10年戏,却是第一次排演纯方言剧目,作为一个山东人,要在舞台上说重庆话,更要精准演绎人物情感,同样难度不小。尤其是他饰演的“水哥”,戏份较重,和“幺姨妈”一样在剧中承担着串联全剧的作用。

为此,排演之前,刘紫旭写下了近3000字的人物小传,对“水哥”的成长经历、性格养成等进行了合理化想象,整个人物也渐渐丰满。在刘紫旭的笔下,“水哥”是个“野”孩子。“这个‘野’更多的是褒义的表达,正是他性格中‘野’的部分,让他在大家仍对抗战救国、捐钱捐物充满迷茫的时候,率先觉醒并走上战场。”刘紫旭说。

与“水哥”有多场对手戏的吴桐,在剧中饰演“白藠头”,这是一个典型的重庆辣妹子形象。对于过去常常饰演大家闺秀的吴桐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体力。“这是个飒爽的人物,爬梯坎、上吊脚楼、在河边洗衣服,动作舒展外放,而与‘水哥’的爱恋则兼具一些小女儿的情态。”吴桐表示,自己身板相对瘦削,为了更游刃有余地去呈现这样一个生活化的角色,在排练前她还开了“小灶”,做了体能和体态的训练。

“每一个新加入的演员都在暗暗下功夫,大家互相打气、攒劲,拧成一股绳,想要把经典剧目更好地呈现给观众。”演员刘华几乎和所有的演员都有对手戏,对于新加入的演员们的表现,刘华如此评价。

经典剧目散发时代光彩

《河街茶馆》将于3月22日起,在抗建堂剧场驻场演出。而在《河街茶馆》之前,驻场演出的是另一出经典剧目《风雪夜归人》。

抗建堂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圣殿”,抗战时期,郭沫若、田汉、曹禺等一大批文化界人士,把抗建堂作为团结进步文艺力量的重要活动场所,《棠棣之花》《虎符》《北京人》《雷雨》《风雪夜归人》等经典话剧都曾在此上演。

我们可以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重庆上空,敌军的飞机时不时飞来狂轰滥炸,市民处在担惊受怕之中,而包括抗建堂在内的剧院几乎不停歇地演绎着一出出精彩剧目,如同在黑暗之中燃起的一把光明的火炬,给予困境中的人民以力量。

重庆市话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剑表示,接连将经典话剧搬上舞台,也是重庆市话剧院“有意为之”,时代在变,不变的是重庆人乐观、豁达向上的精神状态,今年市话剧院将连续演出《河街茶馆》《雾重庆》《风雪夜归人》,让经典剧目焕发时代光彩,也与现在的观众展开时空对话,让更多人了解重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重庆-重庆日报见习记者 周双双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7年之后再度复排 这版话剧《河街茶馆》有什么不一样?

2024-03-06 07:05:25 来源:

“所有人上场啦!注意找各自的位置,尤其是在这里‘生活’过的老演员们,要带带新演员。”日前,伴随着导演谢莹的几声吆喝,渝中区中山一路181号抗建堂剧场内,20多个演员走上舞台、走进吊脚楼,演绎一出属于重庆人自己的话剧。

排演现场,演员们正在认真排练、走位。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排演现场,演员们正在认真排练、走位。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这是话剧《河街茶馆》的排练现场。舞台中央,茶馆与吊脚楼合二为一,做成一体两面的“全景式转台”,它的左侧,是石板梯坎与黄葛树,完美再现旧时重庆地形地貌。说着方言的演员置身其中展开表演,洋溢着浓浓的重庆味道。

2010年首演,2017年复排,2024年再度排演,这一次,《河街茶馆》有什么不一样?连日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常演常新 打磨精品抠细节

《河街茶馆》以重庆大轰炸为背景展开故事讲述,围绕既是传家之宝又是爱情信物的红木箱子,将茶馆老板娘“幺姨妈”的小情大爱娓娓道来,并带出一众人物。茶馆也成为家事、国事天下事齐议的集中地。

时隔7年再度复排,对于复排导演谢莹来说,是一个挑战。

“这部剧自2017年之后就没有再跟观众见面,本次复排又有一半的演员是新加入的,再加上实际排练的时间不到一个月,要让年轻演员尽快融入难度不小。”谢莹表示,该剧原导演王向明、编剧隆学义老师都已经离世,自己只有翻看导演和编剧留下的影像和文字资料“取经”。

“翻看王向明导演2017年复排剧目时提出的拒绝‘假’、找回‘真’的概念,我们定下的复排思路是,在原汁原味呈现剧目经典的基础上,重新把握节奏及人物特性,查漏补缺、精益求精。”谢莹透露,此次复排中,尤其对“幺姨妈”这个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先驱形象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对其形象也进行了更洒脱的处理。

谢莹表示,在排演中,也充分尊重当代观众的意识,在处理“白藠头”与父亲的关系,以及“号子头”与“幺姨妈”的情感走向时,都用自己细腻的女性视角进行了再创作。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在排练现场看到,具体到灯光打在每一片瓦上的视觉效果、台阶的高度、石板的颜色、演员的走位,谢莹都一一确认,并与重庆市话剧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弋沟通、交流。

排演现场,幺姨妈扮演者王弋(左)与复排导演谢莹正在“抠细节”。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排演现场,幺姨妈扮演者王弋(左)与复排导演谢莹正在“抠细节”。见习记者 周双双 摄

而对于王弋来说,《河街茶馆》的复排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对剧中主演“幺姨妈”的精彩演绎,王弋先后获得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优秀表演奖、第四届中国戏剧奖·优秀表演奖等国家级艺术奖项。

“隆学义、王向明两位老师花了大量心血孕育出这个优秀的话剧作品,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经典延续下去。”王弋回忆,过去在排练间歇,王向明导演会给她递水,隆学义编剧会像对小妹妹一样给她拿糖吃,这些都是对后辈的关爱。

而这次,她作为最了解剧目的人,要挑大梁带着一众年轻演员,像放大镜一样去找出原作中那一丝丝不合理剧情,用自己专业的表演将其合理化,这也是一种传承。从2009年接触这部戏,到2010年演出,再到如今再度排演,十几年过去,随着年龄的增长、舞台经验的积累,王弋说,她有信心让这次的演出更好、更精彩。

在剧中饰演“黄腊丁”的刘华,跟“幺姨妈”王弋一样,从2010年起就饰演这个角色。尽管所有的台词和走位早已烂熟于心,但刘华依旧在思考、打磨,一句“小处不可随便”,就换了几种情绪表达。

“也许大家对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只是一些黑白影像和泛黄的照片,但希望通过再度排演,能让观众看到鲜活的、即使饱受轰炸痛苦仍然乐观、善良的巴渝人民形象。”刘华说。

新面孔新理解 更添新力量

闻其名如见其人,是《河街茶馆》中几乎所有角色的特点。比如根据职业、诨号命名的“号子头”“水哥”“门门门”“白藠头”等方言人名,“水哥”是大江大浪中喊号子的好手,“门门门”是街头靠逗乐赚钱养家、爱做熟人生意的女子,“黄腊丁”本是重庆人爱吃的一种身段滑不溜秋的鱼,用作人名意在说明滑头。

在此次复排中,除了“幺姨妈”“黄腊丁”等主要演员,半数演员都是第一次排演这部剧,这让3.0版本的《河街茶馆》充满了新面孔。新面孔对于角色的新理解,也让《河街茶馆》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话剧演员刘紫旭,在重庆市话剧院演了10年戏,却是第一次排演纯方言剧目,作为一个山东人,要在舞台上说重庆话,更要精准演绎人物情感,同样难度不小。尤其是他饰演的“水哥”,戏份较重,和“幺姨妈”一样在剧中承担着串联全剧的作用。

为此,排演之前,刘紫旭写下了近3000字的人物小传,对“水哥”的成长经历、性格养成等进行了合理化想象,整个人物也渐渐丰满。在刘紫旭的笔下,“水哥”是个“野”孩子。“这个‘野’更多的是褒义的表达,正是他性格中‘野’的部分,让他在大家仍对抗战救国、捐钱捐物充满迷茫的时候,率先觉醒并走上战场。”刘紫旭说。

与“水哥”有多场对手戏的吴桐,在剧中饰演“白藠头”,这是一个典型的重庆辣妹子形象。对于过去常常饰演大家闺秀的吴桐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体力。“这是个飒爽的人物,爬梯坎、上吊脚楼、在河边洗衣服,动作舒展外放,而与‘水哥’的爱恋则兼具一些小女儿的情态。”吴桐表示,自己身板相对瘦削,为了更游刃有余地去呈现这样一个生活化的角色,在排练前她还开了“小灶”,做了体能和体态的训练。

“每一个新加入的演员都在暗暗下功夫,大家互相打气、攒劲,拧成一股绳,想要把经典剧目更好地呈现给观众。”演员刘华几乎和所有的演员都有对手戏,对于新加入的演员们的表现,刘华如此评价。

经典剧目散发时代光彩

《河街茶馆》将于3月22日起,在抗建堂剧场驻场演出。而在《河街茶馆》之前,驻场演出的是另一出经典剧目《风雪夜归人》。

抗建堂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圣殿”,抗战时期,郭沫若、田汉、曹禺等一大批文化界人士,把抗建堂作为团结进步文艺力量的重要活动场所,《棠棣之花》《虎符》《北京人》《雷雨》《风雪夜归人》等经典话剧都曾在此上演。

我们可以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重庆上空,敌军的飞机时不时飞来狂轰滥炸,市民处在担惊受怕之中,而包括抗建堂在内的剧院几乎不停歇地演绎着一出出精彩剧目,如同在黑暗之中燃起的一把光明的火炬,给予困境中的人民以力量。

重庆市话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剑表示,接连将经典话剧搬上舞台,也是重庆市话剧院“有意为之”,时代在变,不变的是重庆人乐观、豁达向上的精神状态,今年市话剧院将连续演出《河街茶馆》《雾重庆》《风雪夜归人》,让经典剧目焕发时代光彩,也与现在的观众展开时空对话,让更多人了解重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重庆-重庆日报见习记者 周双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云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