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领到了中国第一张身份证?我国第一张身份证长啥样?
1984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随后在试点单位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单秀荣成为我国第一位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公民,这张身份证现在存放于北京警察博物馆里。

谁领到了中国第一张身份证?我国第一张身份证长啥样?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2024-01-11

1984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随后在试点单位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单秀荣成为我国第一位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公民,这张身份证现在存放于北京警察博物馆里。

这位歌唱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把精力投入到民歌的搜集与抢救工作中,至今已录制了400多首民歌、90多首古曲,为中国传统音乐保存了最鲜活的资料与样本。

谁领到了新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回顾第一代身份证的诞生到离场1
视频截图

第一代身份证已在2013年1月1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退出,优点更多的第二代身份证已全面使用。那你知道在技术并不发达的时候,第一代身份证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诞生:1984年,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来了

第一代身份证为聚酯薄膜密封、单页卡式,15位编码,最初发放时有一大批是用手工填写。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分为10 年、20 年、长期三种。当时,有关各方曾就居民身份证是否要有“婚姻状况”、“职业”等内容进行过争论和探讨,综合考虑国内的实际情况,最终决定不列入身份证内容。

谁领到了新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回顾第一代身份证的诞生到离场2
上世纪80年代,民警手绘的宣传画呼吁市民领取一代身份证

1984年8月30日,北京市居民380人首批领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首批颁发是在朝阳门内大街的一个大院里进行的,当时,大院里挤满了人,彩旗飘扬,鞭炮齐鸣。中国人从此有了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

谁领到了新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回顾第一代身份证的诞生到离场3
全国首发第一张身份证

别看身份证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但制作程序繁琐,全部需手工完成,要经过填写、校验、过塑等16道复杂的工序。

那时候制作颁发身份证,首先要逐人核对户口并登记,建立底卡档案。之后把生日相同的居民档案摆在一起,先编号,再照相。照相之后,把照片贴在底卡上,最后用脚踩一下制证设备的踏板,“咔嗒”一声,制成一联 4 张身份证,裁切之后就是成品了。在当时,制发身份证全凭手工加机械操作,工作量大,发证周期一般需要3个月。

谁领到了新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回顾第一代身份证的诞生到离场4
民警正在手工制作第一代身份证

有了身份证,就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住宿、取款、买火车票都方便很多。在那之后再也不需要村里出面写介绍信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了,一张身份证从无到有,慢慢融入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证件。

升级:身份证号码由15位升级到18位

不久后,人们发现第一代身份证的编码规则存在问题。公民的生日编码中,年份仅2位数。从1999年跨入2000年后,电脑依然把2000年识别为1900年,出现识别错误或系统崩溃的情况。

此外,在身份证编码中,个人顺序编码按派出所辖区划分号段,用于区分同一街道内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居民,因为仅有3位数,而且是手工操作,出现不少重号、错号。

1999年10月1日起,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国家为每个公民从出生之日起就编定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身份证号码由原来的15位升级为18位。

过渡:第一代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并存

2003年6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居民身份证法》,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居民身份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2004年,公安部开始组织全国各省居民逐步换发“二代证”。过渡期间,第一代、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

与“一代证”相比,内置非接触式IC芯片的“二代证”安全性更高、信息储存量更大、寿命更长,更有读写速度快、使用方便、更易于保管等优点。

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议案的说明。草案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

2013年1月1日,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正式退出。至此,“一代证”和“二代证”已经“和平共处”了8年。

谁领到了新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回顾第一代身份证的诞生到离场5
20世纪80年代至今居民身份证发展沿革

从无到有,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这张薄薄的身份证卡片记录了人们生活的足迹,也见证了时代变迁。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人民网、新华社、今晚报、文旅中国、中国网等)

原标题:谁领到了新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回顾第一代身份证的诞生到离场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谁领到了中国第一张身份证?我国第一张身份证长啥样?

2024-01-11 09:41:46 来源:

1984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随后在试点单位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单秀荣成为我国第一位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公民,这张身份证现在存放于北京警察博物馆里。

这位歌唱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把精力投入到民歌的搜集与抢救工作中,至今已录制了400多首民歌、90多首古曲,为中国传统音乐保存了最鲜活的资料与样本。

谁领到了新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回顾第一代身份证的诞生到离场1
视频截图

第一代身份证已在2013年1月1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退出,优点更多的第二代身份证已全面使用。那你知道在技术并不发达的时候,第一代身份证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诞生:1984年,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来了

第一代身份证为聚酯薄膜密封、单页卡式,15位编码,最初发放时有一大批是用手工填写。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分为10 年、20 年、长期三种。当时,有关各方曾就居民身份证是否要有“婚姻状况”、“职业”等内容进行过争论和探讨,综合考虑国内的实际情况,最终决定不列入身份证内容。

谁领到了新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回顾第一代身份证的诞生到离场2
上世纪80年代,民警手绘的宣传画呼吁市民领取一代身份证

1984年8月30日,北京市居民380人首批领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首批颁发是在朝阳门内大街的一个大院里进行的,当时,大院里挤满了人,彩旗飘扬,鞭炮齐鸣。中国人从此有了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

谁领到了新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回顾第一代身份证的诞生到离场3
全国首发第一张身份证

别看身份证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但制作程序繁琐,全部需手工完成,要经过填写、校验、过塑等16道复杂的工序。

那时候制作颁发身份证,首先要逐人核对户口并登记,建立底卡档案。之后把生日相同的居民档案摆在一起,先编号,再照相。照相之后,把照片贴在底卡上,最后用脚踩一下制证设备的踏板,“咔嗒”一声,制成一联 4 张身份证,裁切之后就是成品了。在当时,制发身份证全凭手工加机械操作,工作量大,发证周期一般需要3个月。

谁领到了新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回顾第一代身份证的诞生到离场4
民警正在手工制作第一代身份证

有了身份证,就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住宿、取款、买火车票都方便很多。在那之后再也不需要村里出面写介绍信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了,一张身份证从无到有,慢慢融入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证件。

升级:身份证号码由15位升级到18位

不久后,人们发现第一代身份证的编码规则存在问题。公民的生日编码中,年份仅2位数。从1999年跨入2000年后,电脑依然把2000年识别为1900年,出现识别错误或系统崩溃的情况。

此外,在身份证编码中,个人顺序编码按派出所辖区划分号段,用于区分同一街道内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居民,因为仅有3位数,而且是手工操作,出现不少重号、错号。

1999年10月1日起,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国家为每个公民从出生之日起就编定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身份证号码由原来的15位升级为18位。

过渡:第一代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并存

2003年6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居民身份证法》,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居民身份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2004年,公安部开始组织全国各省居民逐步换发“二代证”。过渡期间,第一代、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

与“一代证”相比,内置非接触式IC芯片的“二代证”安全性更高、信息储存量更大、寿命更长,更有读写速度快、使用方便、更易于保管等优点。

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议案的说明。草案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

2013年1月1日,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正式退出。至此,“一代证”和“二代证”已经“和平共处”了8年。

谁领到了新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回顾第一代身份证的诞生到离场5
20世纪80年代至今居民身份证发展沿革

从无到有,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这张薄薄的身份证卡片记录了人们生活的足迹,也见证了时代变迁。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人民网、新华社、今晚报、文旅中国、中国网等)

原标题:谁领到了新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回顾第一代身份证的诞生到离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