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上的别样“风景”
雪后,贺兰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58岁的甘明香乘坐7524次绿皮火车,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太站出发,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大磴沟站下车,前去看望在附近工作的姐姐。

慢火车上的别样“风景”

来源:新华社2020-01-23

新华社记者何晨阳、马思嘉、张猛

雪后,贺兰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58岁的甘明香乘坐7524次绿皮火车,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太站出发,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大磴沟站下车,前去看望在附近工作的姐姐。

“山路不好走,火车方便,票价才1块钱。”甘明香说。她身边放着生活用品与年货,阳光将红色窗花的影子投射在老式绿皮座椅上,让这辆只有三节车厢的“迷你”火车年味满满。

7524次列车自20世纪70年代开行以来,40多年风雨无阻。自银川始发后,列车途经暖泉、石嘴山、平罗、大武口、大磴沟、呼鲁斯太、白芨沟,终到汝箕沟站。

虽然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但全程却需运行4个多小时,作为目前银川火车站唯一开往贺兰山深处的旅客列车,全程9.5元的票价,使其成为周边不少群众出行的优选。

平原、丘陵、高山、戈壁—各种地貌景观缓缓掠过车窗,间或可见轻快奔跑的岩羊。甘明香拿着保温杯走到茶炉前,50岁的列车员李静为她添上开水后,继续给茶炉加煤。虽然车上供暖、供水都用煤炭,桌椅、地面却很干净。

“前些年,贺兰山上矿多,一开窗就进来一层黑煤灰,擦把脸,毛巾都是黑的。”甘明香说。

持续多年的大规模开采活动,让宁夏的“父亲山”贺兰山满目疮痍。2017年5月,宁夏正式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彻底关停贺兰山保护区内所有煤矿,并填埋渣坑、削坡覆土、播撒草籽、恢复植被。

“现在车厢干净多了,夏天窗外绿绿的,冬天天蓝蓝的,有时还能看见野生动物。”甘明香说。

7524次列车曾因煤而兴,一度因煤矿关停而冷清。据列车长时爱玲介绍,沿线矿工曾多到让车厢“爆满”,现在三节车厢很多时候都像“卧铺”,乘车的多半是沿线居民和铁路职工。

29岁的李伟从事地理信息工作,也是一名热爱旅行的“文青”。在网上看到关于这辆绿皮火车的推文,他特意一大早从始发站银川乘车。

“我以前只看过贺兰山南部风光,没想到北部风光这么壮丽,但我也发现这是贺兰山‘受伤’最严重的地方。”说着,他将手机后置镜头贴在车窗上,摄下雪落山间的苍莽景象。

除了热爱旅行的年轻人,列车上也有不少带着儿孙前来“寻找回忆”的老矿工。“一到周末,车上老人、孩子就多了,我们尽量在服务上更加细致,让他们体会到‘回家’的温暖。”李静说,随着环境越来越好,乘着小火车怀旧的游客也渐渐多起来了。

“大磴沟站到了,请下车乘客携带好自己的行李物品……”在李静响亮的报站声中,甘明香下了车,走了一段山路,去往曾经红红火火的八号泉水泥厂。她说,姐姐曾是水泥厂员工,为保护贺兰山生态,水泥厂已关停近20年,如今成为工业旅游遗迹,不舍搬走的姐姐选择留下,成为那里的“守门人”。

“有时候上山的游客也会给我姐姐带生活用品,现在那里空气特别好,天暖和的时候人很多。”甘明香说。

随着贺兰山下曾经煤矿密集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发力生态工业文化旅游,这列一度快被遗忘的列车逐渐从“黑色”驶向“绿色”,成为当地产业从“倚能倚重”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缩影。

据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王静介绍,7524次列车作为大武口区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两点一线”中的“一线”,将串联起当地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各点及区域,让游客借助这条“金丝带”浸入故事,触摸历史。

老年大学放假了,社区新春节目也排练完了,68岁的矿区退休老职工王忠定坐不住了,趁着贺兰山雪景正好,便乘坐绿皮火车前来观光。“去年错过了山上的雪景,今年可算赶上了,瑞雪兆丰年。”他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慢火车上的别样“风景”

2020-01-23 10:14:09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记者何晨阳、马思嘉、张猛

雪后,贺兰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58岁的甘明香乘坐7524次绿皮火车,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太站出发,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大磴沟站下车,前去看望在附近工作的姐姐。

“山路不好走,火车方便,票价才1块钱。”甘明香说。她身边放着生活用品与年货,阳光将红色窗花的影子投射在老式绿皮座椅上,让这辆只有三节车厢的“迷你”火车年味满满。

7524次列车自20世纪70年代开行以来,40多年风雨无阻。自银川始发后,列车途经暖泉、石嘴山、平罗、大武口、大磴沟、呼鲁斯太、白芨沟,终到汝箕沟站。

虽然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但全程却需运行4个多小时,作为目前银川火车站唯一开往贺兰山深处的旅客列车,全程9.5元的票价,使其成为周边不少群众出行的优选。

平原、丘陵、高山、戈壁—各种地貌景观缓缓掠过车窗,间或可见轻快奔跑的岩羊。甘明香拿着保温杯走到茶炉前,50岁的列车员李静为她添上开水后,继续给茶炉加煤。虽然车上供暖、供水都用煤炭,桌椅、地面却很干净。

“前些年,贺兰山上矿多,一开窗就进来一层黑煤灰,擦把脸,毛巾都是黑的。”甘明香说。

持续多年的大规模开采活动,让宁夏的“父亲山”贺兰山满目疮痍。2017年5月,宁夏正式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彻底关停贺兰山保护区内所有煤矿,并填埋渣坑、削坡覆土、播撒草籽、恢复植被。

“现在车厢干净多了,夏天窗外绿绿的,冬天天蓝蓝的,有时还能看见野生动物。”甘明香说。

7524次列车曾因煤而兴,一度因煤矿关停而冷清。据列车长时爱玲介绍,沿线矿工曾多到让车厢“爆满”,现在三节车厢很多时候都像“卧铺”,乘车的多半是沿线居民和铁路职工。

29岁的李伟从事地理信息工作,也是一名热爱旅行的“文青”。在网上看到关于这辆绿皮火车的推文,他特意一大早从始发站银川乘车。

“我以前只看过贺兰山南部风光,没想到北部风光这么壮丽,但我也发现这是贺兰山‘受伤’最严重的地方。”说着,他将手机后置镜头贴在车窗上,摄下雪落山间的苍莽景象。

除了热爱旅行的年轻人,列车上也有不少带着儿孙前来“寻找回忆”的老矿工。“一到周末,车上老人、孩子就多了,我们尽量在服务上更加细致,让他们体会到‘回家’的温暖。”李静说,随着环境越来越好,乘着小火车怀旧的游客也渐渐多起来了。

“大磴沟站到了,请下车乘客携带好自己的行李物品……”在李静响亮的报站声中,甘明香下了车,走了一段山路,去往曾经红红火火的八号泉水泥厂。她说,姐姐曾是水泥厂员工,为保护贺兰山生态,水泥厂已关停近20年,如今成为工业旅游遗迹,不舍搬走的姐姐选择留下,成为那里的“守门人”。

“有时候上山的游客也会给我姐姐带生活用品,现在那里空气特别好,天暖和的时候人很多。”甘明香说。

随着贺兰山下曾经煤矿密集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发力生态工业文化旅游,这列一度快被遗忘的列车逐渐从“黑色”驶向“绿色”,成为当地产业从“倚能倚重”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缩影。

据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王静介绍,7524次列车作为大武口区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两点一线”中的“一线”,将串联起当地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各点及区域,让游客借助这条“金丝带”浸入故事,触摸历史。

老年大学放假了,社区新春节目也排练完了,68岁的矿区退休老职工王忠定坐不住了,趁着贺兰山雪景正好,便乘坐绿皮火车前来观光。“去年错过了山上的雪景,今年可算赶上了,瑞雪兆丰年。”他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骁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