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低温也能烫伤
人们都说,只听到过开水、明火等高温才会引起烫伤,怎么低温也能造成人的烫伤呢?

你知道吗? 低温也能烫伤

来源:红网2023-09-11

人们都说,只听到过开水、明火等高温才会引起烫伤,怎么低温也能造成人的烫伤呢?其实,低温烫伤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如因拔罐、熏艾灸、贴暖宝宝、用热水袋或暖手宝取暖而烫伤的种种事例,就是低温烫伤。

接下来,湘雅大学二医院专家就来带你了解低温烫伤到底是“何方神圣”?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比体温高的低热物体而引起的烫伤。一般来说,人体的温度在37℃左右,当接触皮肤的热源高于人体温度,且长时间作用时就可能导致皮肤及软组织由浅及深的损伤。理论上,45℃以上的温度就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像暖宝宝、热水袋虽然温度比较低,但都在致伤阈值以上,在足够长时间接触皮肤后也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烫伤。

为什么低温也能烫伤?

其实,低温烫伤和“温水煮青蛙”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知道,痛觉是人体的重要保护机制,当人体与开水、明火等高温接触时(相当于强烈刺激),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能迅速把这种“刺激”传导到人脑,从而产生痛感,大脑会指导人体迅速躲开这种“刺激”。

而当我们的皮肤与45℃~50℃的温度接触时(如使用热水袋、暖宝宝、暖风机、电热毯等取暖设备取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并不会马上感受到“刺激”,在长时间接触后反而适应了与该温度的接触,所以不会引起痛觉的感应,从而不会引起大脑的察觉,皮肤也就不会马上感觉到烫伤的疼痛。当皮肤持续长时间接触低热能供热时,皮肤的表层组织会在热能的作用下逐渐脱水,且在压力的作用下散热不畅,最终导致深层组织烫伤。在寒冷的冬季,人体的感觉神经末梢更为迟钝,更加容易引起皮肤的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严重吗?

一般情况下,皮肤与低温热源短时间接触,仅造成真皮浅层的水泡型烫伤,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低温烫伤和开水等高温引起的烫伤以及明火所引起的烧伤不同,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烫伤面积通常也不大,表面看上去不太严重,但实际上大部分创面均较深,部分严重者甚至达到Ⅲ度烫伤,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严重会发生溃烂,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哪些人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老年人:老年人因下肢感觉迟钝,以致发生烫伤不易知觉,直到烫伤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才被发现。

糖尿病病人:由于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末梢不敏感。

小朋友:由于皮肤娇嫩、表达能力欠佳等因素,也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残障人群:由于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或障碍对热刺激的敏感性降低。

普通人群(学生、工作群体):夜间深度睡眠、醉酒状态时,烫伤不易察觉,容易被低温烫伤。

怎样预防低温烫伤?

冬天,我们都爱用各类取暖神器,但一不小心就会被低温烫伤!正确使用取暖神器,才是预防低温烫伤的重中之重!

使用取暖神器一定要谨慎,身体不要直接接触,同一部位皮肤也最好不超30分钟。尤其糖尿病病人、瘫痪病人、老年人、婴幼儿以及远端肢体血运障碍者都不适宜长时间使用取暖用品。

暖宝宝: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而应隔着衣服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烫伤。还有热水袋和暖手宝,用之前套个保护套,每隔30分钟换个位置更安全!

电热毯:通电时间不要太长,上床入睡时应关掉电源,避免彻夜使用。最好选用调温电热毯,可在温度合适时调到保温档。

热水袋:不要灌水太满,装70%左右热水即可,水温不要太热。放在脚下取暖时,可以用毛巾把热水袋包上,不要使热力表面直接作用在皮肤上,同时,每隔30分钟换个位置更安全。

暖手宝:通电时,不得将电暖手宝抱在怀中,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可以套上“保护套”,同时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严禁摔打、坐压、锐器划刺暖手宝,以免造成漏液。

此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拔罐和艾灸时一定要注意对皮肤的保护,拔罐灌口温度不宜过高,艾灸时长要控制,时间都不能太长哦~

锦囊妙计

低温烫伤很常见,切勿忽略与忽视;老人小孩要注意,残障人士尤为甚;普通人群不例外,预防措施要牢记;取暖设备种类多,时间距离要控制,时长不超三十分,距离切勿挨皮肤;睡前仔细再检查,防烫安全有妙招!(本文作者:苏喜美 曹利萍 杨丽 指导专家:钱利 孟宪熙)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你知道吗? 低温也能烫伤

2023-09-11 06:18:30 来源:

人们都说,只听到过开水、明火等高温才会引起烫伤,怎么低温也能造成人的烫伤呢?其实,低温烫伤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如因拔罐、熏艾灸、贴暖宝宝、用热水袋或暖手宝取暖而烫伤的种种事例,就是低温烫伤。

接下来,湘雅大学二医院专家就来带你了解低温烫伤到底是“何方神圣”?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比体温高的低热物体而引起的烫伤。一般来说,人体的温度在37℃左右,当接触皮肤的热源高于人体温度,且长时间作用时就可能导致皮肤及软组织由浅及深的损伤。理论上,45℃以上的温度就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像暖宝宝、热水袋虽然温度比较低,但都在致伤阈值以上,在足够长时间接触皮肤后也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烫伤。

为什么低温也能烫伤?

其实,低温烫伤和“温水煮青蛙”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知道,痛觉是人体的重要保护机制,当人体与开水、明火等高温接触时(相当于强烈刺激),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能迅速把这种“刺激”传导到人脑,从而产生痛感,大脑会指导人体迅速躲开这种“刺激”。

而当我们的皮肤与45℃~50℃的温度接触时(如使用热水袋、暖宝宝、暖风机、电热毯等取暖设备取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并不会马上感受到“刺激”,在长时间接触后反而适应了与该温度的接触,所以不会引起痛觉的感应,从而不会引起大脑的察觉,皮肤也就不会马上感觉到烫伤的疼痛。当皮肤持续长时间接触低热能供热时,皮肤的表层组织会在热能的作用下逐渐脱水,且在压力的作用下散热不畅,最终导致深层组织烫伤。在寒冷的冬季,人体的感觉神经末梢更为迟钝,更加容易引起皮肤的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严重吗?

一般情况下,皮肤与低温热源短时间接触,仅造成真皮浅层的水泡型烫伤,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低温烫伤和开水等高温引起的烫伤以及明火所引起的烧伤不同,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烫伤面积通常也不大,表面看上去不太严重,但实际上大部分创面均较深,部分严重者甚至达到Ⅲ度烫伤,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严重会发生溃烂,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哪些人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老年人:老年人因下肢感觉迟钝,以致发生烫伤不易知觉,直到烫伤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才被发现。

糖尿病病人:由于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末梢不敏感。

小朋友:由于皮肤娇嫩、表达能力欠佳等因素,也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残障人群:由于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或障碍对热刺激的敏感性降低。

普通人群(学生、工作群体):夜间深度睡眠、醉酒状态时,烫伤不易察觉,容易被低温烫伤。

怎样预防低温烫伤?

冬天,我们都爱用各类取暖神器,但一不小心就会被低温烫伤!正确使用取暖神器,才是预防低温烫伤的重中之重!

使用取暖神器一定要谨慎,身体不要直接接触,同一部位皮肤也最好不超30分钟。尤其糖尿病病人、瘫痪病人、老年人、婴幼儿以及远端肢体血运障碍者都不适宜长时间使用取暖用品。

暖宝宝: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而应隔着衣服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烫伤。还有热水袋和暖手宝,用之前套个保护套,每隔30分钟换个位置更安全!

电热毯:通电时间不要太长,上床入睡时应关掉电源,避免彻夜使用。最好选用调温电热毯,可在温度合适时调到保温档。

热水袋:不要灌水太满,装70%左右热水即可,水温不要太热。放在脚下取暖时,可以用毛巾把热水袋包上,不要使热力表面直接作用在皮肤上,同时,每隔30分钟换个位置更安全。

暖手宝:通电时,不得将电暖手宝抱在怀中,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可以套上“保护套”,同时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严禁摔打、坐压、锐器划刺暖手宝,以免造成漏液。

此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拔罐和艾灸时一定要注意对皮肤的保护,拔罐灌口温度不宜过高,艾灸时长要控制,时间都不能太长哦~

锦囊妙计

低温烫伤很常见,切勿忽略与忽视;老人小孩要注意,残障人士尤为甚;普通人群不例外,预防措施要牢记;取暖设备种类多,时间距离要控制,时长不超三十分,距离切勿挨皮肤;睡前仔细再检查,防烫安全有妙招!(本文作者:苏喜美 曹利萍 杨丽 指导专家:钱利 孟宪熙)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周玲玲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