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旅戏评—-第五届重庆青戏季专题评论之七
《何鲁》作为重庆大学“双一流”文化传承与创新重点项目,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巴渝文旅戏评—-第五届重庆青戏季专题评论之七

来源:华龙网2023-11-01

编者按:第五届重庆青年戏剧演出季暨“双城剧汇”2023成渝戏剧创作展演周在渝开幕。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联合组织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民间文艺社团的评论家开展了专题舞台艺术观评活动。评论家们观摩了重庆青戏季16个参赛剧目,并开展深入研讨。本系列评论文章将为读者呈现本次展演活动的精彩看点和艺术亮点。

突破与回归:科教兴国题材的当代表达——评话剧《何鲁》

文/姚佳汛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何鲁》作为重庆大学“双一流”文化传承与创新重点项目,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它不仅是重庆大学原创文化的代表性作品,蕴含着当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需求,更体现了全社会对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崇高追求。《何鲁》以戏剧形态展示伟人魅力,以人物故事展示人生价值,为弘扬、传播中国精神走出了一条新路。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时间里,演员为我们展现了何鲁从法国游学到毅然回国探索现代数学强基之路的曲折经历,始终践行着的科教报国的科学家精神。重大人把重庆大学的历史人物搬上舞台,把科学家的精神和爱国情怀传递到更多人心中,旨在鼓励学生把学术追求与科研报国、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坚定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这是这部剧最大的现实意义。

88D5C6A55E11D460CA4EEE9792D_EA67215F_15DDCC

跨越时空的情景再现

整部戏剧整体的外部结构是由老年何鲁和当代重大学子林芳菲之间的对话构成。何鲁的台词稳重平缓,学生台词活泼好奇,一老一少的对话在整部中起着穿针引线作用,让每一幕剧的展现更为流畅和自然。从老年何鲁带领林芳菲去回顾他的一生,再到林芳菲领着何鲁去看现代数学在他之后如何发展,时空位面的错位重叠实现了戏剧的宏大叙事,情与事在时空中流转,突破了传统戏剧的“三一律”。从新时代、新发展的角度上重新审视何鲁的事迹,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依托数学发展史,另辟蹊径地捕捉到了故事中的亮点。

除去两人形成的跨越时空的对话结构,戏剧内部嵌套第二层跨越时空的结构。如远在法国的法布里教授与已经回国的何鲁之间的对话、在国内编写教材的何鲁与在法求学的严济慈之间的对话等场景,缩短了书信的传递所需要的时间长度和空间距离,直接将人物内心独白展现给现场观众,增强了现场情绪的感染力。几场戏起伏跌宕,高潮迭起,精准地传递出何鲁一代人所蕴含的爱国精神和开拓精神。

双重时空嵌套结构为观众打开一条“时空隧道”,以前人与今人对话的形式营造 “故事讲述场”,加之沉浸的戏剧舞台展现,这样的穿插拉近了观众和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全剧通过视听语言技术和舞台空间表演艺术的完美结合,找到联结“过去”与“当下”的情感纽带,使历史时空在舞台上得以多层面展示,为当代人认识杰出历史人物提供多种可能。

179953D5F62205F2D593C9F7CA7_0D972201_15D2D0

情景兼具的舞台设计

《何鲁》在舞台背景的安排上也独具匠心,既做到了因时因地变化,展现“移步换景”式跨空间布景,又将浓郁的情感融入到场景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何鲁和朱广馨夫人隔空对话时的背景设计。远在法国的何鲁站在欧式建筑之前诉说衷肠,将信中文字转化为可观可感的心声,而守在家乡的朱广馨则是坐在寥落庭院中苦苦等待。整幅画面翻转成为截然不同的两幅景象,使得演员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实现异地的跨越。另外,演员们的表演克制内敛,又饱含感情,角色之间张力极大,把角色的呈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非专业组极强的专业水平。吊脚楼梢上的圆月背景、蒲扇与竹椅等道具的出场,浑然天成的场景设计与演员们的真情演绎融合,各有特色又能够有机的融为一体。

除此之外,整场戏注重情节推进,一幕幕戏环环相扣,运用经典情节还原历史、吸引观众注意力。人物语言上采用陕西方言、四川俗语穿插其间,使得对话亲切又富有趣味,同时也展现了演员们的专业性。戏剧叙事过程中穿插了大量史料,在时空上进行了拓展,辐射出整个学科史发展脉络,实证与叙述抒情结合,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

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

《何鲁》通过戏剧舞台浓缩和串联人物的“高光时刻”来呈现代代相传的中国精神。“严肃模式+轻松模式”的自由切换,还原了真实而又生动的何鲁。当何鲁面对劝阻自己回国的同学怒道:“他们说中国人做不出来,那就偏要做给他们看!自己不自强自立,那就永远都是奴隶!”他以万夫不当之气毅然回国,做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拓荒者,回国后受到的阻挠、冷遇都没有浇灭回国的初心,始终坚持做着“祖国需要做的事”。何鲁与夫人伉俪情深,相互扶持着走过了许多艰难困苦的岁月,在最后写下这样一首悼念亡妻的诗:“发云靥雪素衣裳,尤是当年未嫁妆。宗师安仁能偕老,只愁一别断人肠。”另一方面,观众又时时为何鲁先生的“小脾气”而忍俊不禁。无论是因为自己和夫人拌嘴时体现的“耙耳朵”形象,还是请求好友段子燮帮忙办学时的“赖皮”形象,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充满人情味的主角。除去何鲁这一主角,其他角色也各有千秋。朱广馨的角色既有南方淑女的温柔又有着川妹子的“辣劲儿”,好友段子燮看似不正经实则处处为朋友出力,以及许许多多推动着中国数学史发展的或开明或古板的教授们。他们不仅是一幕幕戏剧中的角色,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真实存在过的人。《何鲁》这部剧让我们重新回到历史语境去看见、去感受、去体悟人生应当追求的意义和价值。

AF2CA70F2AEC7ED8EEC6A2E6547_F9A16E31_137750

《何鲁》以科教兴国题材展现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发展,秉承了伟人题材戏剧的传统,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同时在艺术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有了新的突破,全面展现何鲁在毕生致力于强中国数学之基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科教报国的科学家精神和爱国精神。它以时间为脉络,串联起中国现代数学发展之链,构建成深刻的文化与精神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是一部值得我们观摩学习的优秀剧作。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巴渝文旅戏评—-第五届重庆青戏季专题评论之七

2023-11-01 15:55:34 来源:

编者按:第五届重庆青年戏剧演出季暨“双城剧汇”2023成渝戏剧创作展演周在渝开幕。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联合组织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民间文艺社团的评论家开展了专题舞台艺术观评活动。评论家们观摩了重庆青戏季16个参赛剧目,并开展深入研讨。本系列评论文章将为读者呈现本次展演活动的精彩看点和艺术亮点。

突破与回归:科教兴国题材的当代表达——评话剧《何鲁》

文/姚佳汛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何鲁》作为重庆大学“双一流”文化传承与创新重点项目,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它不仅是重庆大学原创文化的代表性作品,蕴含着当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需求,更体现了全社会对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崇高追求。《何鲁》以戏剧形态展示伟人魅力,以人物故事展示人生价值,为弘扬、传播中国精神走出了一条新路。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时间里,演员为我们展现了何鲁从法国游学到毅然回国探索现代数学强基之路的曲折经历,始终践行着的科教报国的科学家精神。重大人把重庆大学的历史人物搬上舞台,把科学家的精神和爱国情怀传递到更多人心中,旨在鼓励学生把学术追求与科研报国、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坚定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这是这部剧最大的现实意义。

88D5C6A55E11D460CA4EEE9792D_EA67215F_15DDCC

跨越时空的情景再现

整部戏剧整体的外部结构是由老年何鲁和当代重大学子林芳菲之间的对话构成。何鲁的台词稳重平缓,学生台词活泼好奇,一老一少的对话在整部中起着穿针引线作用,让每一幕剧的展现更为流畅和自然。从老年何鲁带领林芳菲去回顾他的一生,再到林芳菲领着何鲁去看现代数学在他之后如何发展,时空位面的错位重叠实现了戏剧的宏大叙事,情与事在时空中流转,突破了传统戏剧的“三一律”。从新时代、新发展的角度上重新审视何鲁的事迹,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依托数学发展史,另辟蹊径地捕捉到了故事中的亮点。

除去两人形成的跨越时空的对话结构,戏剧内部嵌套第二层跨越时空的结构。如远在法国的法布里教授与已经回国的何鲁之间的对话、在国内编写教材的何鲁与在法求学的严济慈之间的对话等场景,缩短了书信的传递所需要的时间长度和空间距离,直接将人物内心独白展现给现场观众,增强了现场情绪的感染力。几场戏起伏跌宕,高潮迭起,精准地传递出何鲁一代人所蕴含的爱国精神和开拓精神。

双重时空嵌套结构为观众打开一条“时空隧道”,以前人与今人对话的形式营造 “故事讲述场”,加之沉浸的戏剧舞台展现,这样的穿插拉近了观众和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全剧通过视听语言技术和舞台空间表演艺术的完美结合,找到联结“过去”与“当下”的情感纽带,使历史时空在舞台上得以多层面展示,为当代人认识杰出历史人物提供多种可能。

179953D5F62205F2D593C9F7CA7_0D972201_15D2D0

情景兼具的舞台设计

《何鲁》在舞台背景的安排上也独具匠心,既做到了因时因地变化,展现“移步换景”式跨空间布景,又将浓郁的情感融入到场景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何鲁和朱广馨夫人隔空对话时的背景设计。远在法国的何鲁站在欧式建筑之前诉说衷肠,将信中文字转化为可观可感的心声,而守在家乡的朱广馨则是坐在寥落庭院中苦苦等待。整幅画面翻转成为截然不同的两幅景象,使得演员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实现异地的跨越。另外,演员们的表演克制内敛,又饱含感情,角色之间张力极大,把角色的呈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非专业组极强的专业水平。吊脚楼梢上的圆月背景、蒲扇与竹椅等道具的出场,浑然天成的场景设计与演员们的真情演绎融合,各有特色又能够有机的融为一体。

除此之外,整场戏注重情节推进,一幕幕戏环环相扣,运用经典情节还原历史、吸引观众注意力。人物语言上采用陕西方言、四川俗语穿插其间,使得对话亲切又富有趣味,同时也展现了演员们的专业性。戏剧叙事过程中穿插了大量史料,在时空上进行了拓展,辐射出整个学科史发展脉络,实证与叙述抒情结合,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

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

《何鲁》通过戏剧舞台浓缩和串联人物的“高光时刻”来呈现代代相传的中国精神。“严肃模式+轻松模式”的自由切换,还原了真实而又生动的何鲁。当何鲁面对劝阻自己回国的同学怒道:“他们说中国人做不出来,那就偏要做给他们看!自己不自强自立,那就永远都是奴隶!”他以万夫不当之气毅然回国,做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拓荒者,回国后受到的阻挠、冷遇都没有浇灭回国的初心,始终坚持做着“祖国需要做的事”。何鲁与夫人伉俪情深,相互扶持着走过了许多艰难困苦的岁月,在最后写下这样一首悼念亡妻的诗:“发云靥雪素衣裳,尤是当年未嫁妆。宗师安仁能偕老,只愁一别断人肠。”另一方面,观众又时时为何鲁先生的“小脾气”而忍俊不禁。无论是因为自己和夫人拌嘴时体现的“耙耳朵”形象,还是请求好友段子燮帮忙办学时的“赖皮”形象,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充满人情味的主角。除去何鲁这一主角,其他角色也各有千秋。朱广馨的角色既有南方淑女的温柔又有着川妹子的“辣劲儿”,好友段子燮看似不正经实则处处为朋友出力,以及许许多多推动着中国数学史发展的或开明或古板的教授们。他们不仅是一幕幕戏剧中的角色,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真实存在过的人。《何鲁》这部剧让我们重新回到历史语境去看见、去感受、去体悟人生应当追求的意义和价值。

AF2CA70F2AEC7ED8EEC6A2E6547_F9A16E31_137750

《何鲁》以科教兴国题材展现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发展,秉承了伟人题材戏剧的传统,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同时在艺术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有了新的突破,全面展现何鲁在毕生致力于强中国数学之基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科教报国的科学家精神和爱国精神。它以时间为脉络,串联起中国现代数学发展之链,构建成深刻的文化与精神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是一部值得我们观摩学习的优秀剧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