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间技艺绽新彩 专家共话巴渝掐丝珐琅
11月1日下午,“指丝技艺绽新彩 传承之光耀山城”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会客厅在85号创意公馆举行。

指间技艺绽新彩 专家共话巴渝掐丝珐琅

来源:华龙网2023-11-02

华龙网讯(记者 徐云卿)精湛典雅的纹饰,金碧交辉的光泽,千变万化的色彩,生动多姿的图案……在渝中区上清寺85号创意公馆内,一件件精美的掐丝珐琅画和文创产品令人惊艳。

“指丝技艺绽新彩 传承之光耀山城”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会客厅举行。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指丝技艺绽新彩 传承之光耀山城”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会客厅举行。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来宾合影留念。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来宾合影留念。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渝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邹晓宇(右三)莅临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会客厅现场。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渝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邹晓宇(右三)莅临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会客厅现场。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11月1日下午,作为重庆渝中第三届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子活动之一,“指丝技艺绽新彩 传承之光耀山城”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会客厅在85号创意公馆举行。甘肃陇派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做客渝中,和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高级工艺美术师兰国雄等专家一起,共话掐丝珐琅工艺以及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10月31日,掐丝珐琅传承技艺创意研讨会举行。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10月31日,掐丝珐琅传承技艺创意研讨会举行。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掐丝珐琅令人惊艳。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掐丝珐琅令人惊艳。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勾画浓淡皆相宜,春雨润物细如丝”,是古人用来形容掐丝珐琅的佳句。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后又随着西方艺人传入我国。明初,掐丝珐琅已经出现,到了景泰年间,珐琅工艺臻于鼎盛,因其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又名景泰蓝。随着时代的进步、工艺的完善,掐丝珐琅逐渐走向平民化,把在陶器上的制作方式演变为平面,也就成了现在的掐丝珐琅画。

甘肃陇派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分享自己与珐琅的故事。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甘肃陇派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分享自己与珐琅的故事。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李海明受到大伯影响,自幼就与掐丝珐琅画结下不解之缘,至今从事掐丝珐琅画事业近40年。作为甘肃人,他对甘肃的敦煌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致力于将敦煌文化等元素融入到掐丝珐琅画中,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为珐琅画烙上“陇派”印记。“珐琅是一种千年不腐、万年不坏的美术工艺,敦煌壁画、藻井则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体现我国超高的艺术水平和艺术追求,但是不易修复保存。于是,我想以珐琅画的形式保存下敦煌壁画、藻井之美。”李海明说道。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牟元义发言。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牟元义发言。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渝中区文旅委副主任卢永军发言。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渝中区文旅委副主任卢永军发言。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为了让这门古老技艺发扬光大,李海明开办了珐琅画民艺传习馆,还在全国各地收徒弟、学生,让这份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很多小孩子来到我这里学习,让我十分感动,从这些小徒弟身上,我看到了珐琅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父母的感谢,以及对徒弟们的认可,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把珐琅发扬光大,这是我作为传承人的担当和责任。”

“巴渝掐丝珐琅”体现浓浓地域特色。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巴渝掐丝珐琅”体现浓浓地域特色。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正因为如此,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社会事业部主任廖娟、教师李玲等四人拜李海明为师,并在他的教导和支持下,将掐丝珐琅引进了山城老年大学,并逐渐形成了“巴渝掐丝珐琅”,今年,被列入了渝中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李海明看来,掐丝珐琅画最重要的是要形成每个地域独有的风格特色,而“巴渝掐丝珐琅”就做到了这一点。“吊脚楼、通远门都是属于重庆特有的地域特色,而由此创作出的《吊脚楼》《通远门》《绳桥》等等,都是巴渝精神的体现,有着母城文化的底蕴。由此创作出的‘巴渝掐丝珐琅’,对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教师李玲讲述学习体会。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教师李玲讲述学习体会。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跟着李海明老师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思想的进步。在他的指导下,我现场领略了独门绝技的魅力,看的东西多了、眼界开阔了、思想也丰富了。”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教师李玲表示,“接下来,我也会和我的学员们一起,做一些创新的、接地气的产品,让这门工艺走进群众。”

渝中区退休老干部、山城老年大学学员廖星玉分享学习收获。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渝中区退休老干部、山城老年大学学员廖星玉分享学习收获。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在“巴渝掐丝珐琅”的学习中,渝中区退休老干部、山城老年大学学员廖星玉颇有感触,受益匪浅,“现在通过李玲老师在李海明先生处学习,让我也能亲手制作掐丝珐琅画,学习这一门古老的非遗技艺。在制作掐丝珐琅的过程中,我内心感到很平静,摆脱了心灵的桎梏,获得了治愈,学会了人生的道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在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像廖星玉这样的学员还有很多,他们在学习掐丝珐琅等课程时,常常“废寝忘食”,不仅自己学,还鼓励周围朋友一起加入,这让他们的老年生活愈加丰富多彩。

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校长包海燕分享课程理念。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校长包海燕分享课程理念。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为何会将老年教育与非遗相结合?渝中区委老干部局二级巡视员、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区山城老年大学校长包海燕表示,“老年教育就要顺应时代发展,通过非遗的传承让老同志们的快乐生活都落到实处,让他们有高品质的晚年生活,接下来,我们还会开设更多相似的课程,让非遗文化飞入老百姓的家里。”

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高级工艺美术师兰国雄寄语。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高级工艺美术师兰国雄寄语。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高级工艺美术师兰国雄寄语道,“工艺美术不能光靠理论学习,而是需要实践,亲手制作、反复练习才能出好的作品。希望咱们重庆的传承人们一定好好学习,多和李海明先生沟通、交流,创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指间技艺绽新彩 专家共话巴渝掐丝珐琅

2023-11-02 17:00:25 来源:

华龙网讯(记者 徐云卿)精湛典雅的纹饰,金碧交辉的光泽,千变万化的色彩,生动多姿的图案……在渝中区上清寺85号创意公馆内,一件件精美的掐丝珐琅画和文创产品令人惊艳。

“指丝技艺绽新彩 传承之光耀山城”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会客厅举行。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指丝技艺绽新彩 传承之光耀山城”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会客厅举行。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来宾合影留念。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来宾合影留念。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渝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邹晓宇(右三)莅临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会客厅现场。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渝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邹晓宇(右三)莅临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会客厅现场。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11月1日下午,作为重庆渝中第三届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子活动之一,“指丝技艺绽新彩 传承之光耀山城”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会客厅在85号创意公馆举行。甘肃陇派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做客渝中,和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高级工艺美术师兰国雄等专家一起,共话掐丝珐琅工艺以及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10月31日,掐丝珐琅传承技艺创意研讨会举行。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10月31日,掐丝珐琅传承技艺创意研讨会举行。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掐丝珐琅令人惊艳。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掐丝珐琅令人惊艳。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勾画浓淡皆相宜,春雨润物细如丝”,是古人用来形容掐丝珐琅的佳句。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后又随着西方艺人传入我国。明初,掐丝珐琅已经出现,到了景泰年间,珐琅工艺臻于鼎盛,因其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又名景泰蓝。随着时代的进步、工艺的完善,掐丝珐琅逐渐走向平民化,把在陶器上的制作方式演变为平面,也就成了现在的掐丝珐琅画。

甘肃陇派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分享自己与珐琅的故事。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甘肃陇派掐丝珐琅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海明分享自己与珐琅的故事。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李海明受到大伯影响,自幼就与掐丝珐琅画结下不解之缘,至今从事掐丝珐琅画事业近40年。作为甘肃人,他对甘肃的敦煌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致力于将敦煌文化等元素融入到掐丝珐琅画中,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为珐琅画烙上“陇派”印记。“珐琅是一种千年不腐、万年不坏的美术工艺,敦煌壁画、藻井则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体现我国超高的艺术水平和艺术追求,但是不易修复保存。于是,我想以珐琅画的形式保存下敦煌壁画、藻井之美。”李海明说道。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牟元义发言。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牟元义发言。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渝中区文旅委副主任卢永军发言。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渝中区文旅委副主任卢永军发言。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供图

为了让这门古老技艺发扬光大,李海明开办了珐琅画民艺传习馆,还在全国各地收徒弟、学生,让这份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很多小孩子来到我这里学习,让我十分感动,从这些小徒弟身上,我看到了珐琅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父母的感谢,以及对徒弟们的认可,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把珐琅发扬光大,这是我作为传承人的担当和责任。”

“巴渝掐丝珐琅”体现浓浓地域特色。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巴渝掐丝珐琅”体现浓浓地域特色。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正因为如此,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社会事业部主任廖娟、教师李玲等四人拜李海明为师,并在他的教导和支持下,将掐丝珐琅引进了山城老年大学,并逐渐形成了“巴渝掐丝珐琅”,今年,被列入了渝中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李海明看来,掐丝珐琅画最重要的是要形成每个地域独有的风格特色,而“巴渝掐丝珐琅”就做到了这一点。“吊脚楼、通远门都是属于重庆特有的地域特色,而由此创作出的《吊脚楼》《通远门》《绳桥》等等,都是巴渝精神的体现,有着母城文化的底蕴。由此创作出的‘巴渝掐丝珐琅’,对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教师李玲讲述学习体会。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教师李玲讲述学习体会。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跟着李海明老师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思想的进步。在他的指导下,我现场领略了独门绝技的魅力,看的东西多了、眼界开阔了、思想也丰富了。”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教师李玲表示,“接下来,我也会和我的学员们一起,做一些创新的、接地气的产品,让这门工艺走进群众。”

渝中区退休老干部、山城老年大学学员廖星玉分享学习收获。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渝中区退休老干部、山城老年大学学员廖星玉分享学习收获。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在“巴渝掐丝珐琅”的学习中,渝中区退休老干部、山城老年大学学员廖星玉颇有感触,受益匪浅,“现在通过李玲老师在李海明先生处学习,让我也能亲手制作掐丝珐琅画,学习这一门古老的非遗技艺。在制作掐丝珐琅的过程中,我内心感到很平静,摆脱了心灵的桎梏,获得了治愈,学会了人生的道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在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像廖星玉这样的学员还有很多,他们在学习掐丝珐琅等课程时,常常“废寝忘食”,不仅自己学,还鼓励周围朋友一起加入,这让他们的老年生活愈加丰富多彩。

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校长包海燕分享课程理念。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校长包海燕分享课程理念。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为何会将老年教育与非遗相结合?渝中区委老干部局二级巡视员、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区山城老年大学校长包海燕表示,“老年教育就要顺应时代发展,通过非遗的传承让老同志们的快乐生活都落到实处,让他们有高品质的晚年生活,接下来,我们还会开设更多相似的课程,让非遗文化飞入老百姓的家里。”

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高级工艺美术师兰国雄寄语。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高级工艺美术师兰国雄寄语。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

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高级工艺美术师兰国雄寄语道,“工艺美术不能光靠理论学习,而是需要实践,亲手制作、反复练习才能出好的作品。希望咱们重庆的传承人们一定好好学习,多和李海明先生沟通、交流,创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云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