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获奖人物系列报道④重庆科技学院廖晓玲:31年育人路,用心诠释教育与科研的真谛

2023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获奖人物系列报道④重庆科技学院廖晓玲:31年育人路,用心诠释教育与科研的真谛

来源:华龙网2023-12-26

核心导读:

作为榜样,在教育教学上,他们孜孜不倦,各种创新学习方法层出不穷,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等一众奖项一一揽入;在科技研发上,他们锐意进取,面向国家发展需求,努力攻克关键技术问题,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领衔科研报国。在学生工作中,他们真诚贴近同学,用爱教育,成为了大家最喜爱的师长。15年、25年、31年……他们用青春诠释爱岗敬业、师者风范,成为了重庆高校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

2023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教学新星奖”获奖名单出炉,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为他们点赞!

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获奖人廖晓玲。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当老师,她秉承初心,精准施教;做科研,她追求卓越,创新不止。她是学生心中的明灯,用智慧和关爱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她是科研领域的灯塔,用创新和拼搏指引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她就是重庆科技学院教授廖晓玲。

执教育人31年,她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产出为导向、突出立德树人、持续改进”的新时代教学理念,长期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负责建设了5门国家级、省部级一流课程,入选重庆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科研人才,受到广大师生、社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教育的真谛在于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

何为师?何以为师?廖晓玲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理论与实践并重,针对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廖晓玲总是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针对传统课程存在的内容产教脱节、过程创设性不足、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内驱力难激发等问题,廖晓玲教授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设计了“三制四共五有”新工科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制、导师制、团队制”三制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团队共建、教学活动共度、项目问题共商,建成学生“人人有项目、人人有导师、人人有团队、队队有成果、成果有转化”的“五有”训练网络。

为打破课程时空限制,廖晓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嵌入“前沿讲座、项目研发、成果路演、竞赛激励与线下线上虚实结合”等多空间多通道教学方式,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过程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廖晓玲还在教学各环节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将“四新”建设实时贯穿始终,全面落实了“两性一度”的教学改革,形成了“突破时空、虚实结合、多元互动、学以致用”的教学特色,教学成效显著。

通过多年的辛勤付出,廖晓玲教学成绩硕果累累:负责的钱煦实验班在全校首获“全国活力团支部”称号,学生的学业成绩、出国率、就业率等一直名列前茅,培养的博士后入选重庆市优秀博士后英才计划;指导大学生与研究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生命科学”等竞赛获全国一等奖3项、重庆市特等奖5项、一等奖8项等,她也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优秀指导老师、重庆市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主持教育部与重庆市教研教改项目7项,教改论文获重庆市高教学会一等奖;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4部,其中《材料化学基础实验指导》获重庆市高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金石为开 材料先行》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优秀科普书目……

廖晓玲教授。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科研的真谛在于探索未知和创新突破

教学抓起来了,科研也从未落下。在廖晓玲看来,科研的真谛与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能概括为八个字:“探索未知”与“突破创新”。于是,专注科研数十载,廖晓玲一直在不断攻克难题、更新技术,为医学领域做出了诸多贡献。

据统计,我国慢病发病率、死亡率位列全球之首,且呈上升趋势。想要缓解情况,强化疾病早期信号检测技术创新势在必行。基于此,廖晓玲充分发挥已有量子点FRET探针与微流控芯片特色优势,负责组建了“早期疾病信号增强捕捉关键技术”攻关团队,深入研究超低浓度单分子增强捕获技术,突破了超低浓度恶性肿瘤与心肌损伤早期信号精准超敏筛查,真正实现了疾病防控的“关口前移”。

近年来,团队首创的系列多色量子点FRET全定量检测试剂,实现了复杂样本中pg级标志物的特异性识别与标记,并结合微流控芯片高通量捕获技术,研制的无痛、无创、非侵入式早期疾病筛查系列产品在国内外2000多家医疗单位临床使用,相关科技成果已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3项、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奖1项,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近五年,廖晓玲针对重大慢性疾病精准诊疗难度大等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承担了相关项目30余项,创新性构建了“材料学信号-细胞分子信号-实时可视化信号对话”研究体系,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高质量SCI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份、PCT国际专利1份,出版专著3部、编著2部,科技成果转化20余项,校企合作技术新产品获得多项国家注册证、欧盟CE认证。

同时,廖晓玲还一直秉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成功引进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学者30余人,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国际化合作教学、科研队伍,积极申报并开拓性建设了多个开放型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如“纳微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重庆市工程实验室”、校企共建“微系统医疗器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及其“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探索未知、创新突破,在砥砺中不断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廖晓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和科研的真谛,她所取得的成绩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教育和科研事业的骄傲。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2023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获奖人物系列报道④重庆科技学院廖晓玲:31年育人路,用心诠释教育与科研的真谛

2023-12-26 14:52:26 来源:

核心导读:

作为榜样,在教育教学上,他们孜孜不倦,各种创新学习方法层出不穷,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等一众奖项一一揽入;在科技研发上,他们锐意进取,面向国家发展需求,努力攻克关键技术问题,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领衔科研报国。在学生工作中,他们真诚贴近同学,用爱教育,成为了大家最喜爱的师长。15年、25年、31年……他们用青春诠释爱岗敬业、师者风范,成为了重庆高校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

2023年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教学新星奖”获奖名单出炉,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为他们点赞!

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书育人奖”获奖人廖晓玲。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当老师,她秉承初心,精准施教;做科研,她追求卓越,创新不止。她是学生心中的明灯,用智慧和关爱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她是科研领域的灯塔,用创新和拼搏指引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她就是重庆科技学院教授廖晓玲。

执教育人31年,她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产出为导向、突出立德树人、持续改进”的新时代教学理念,长期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负责建设了5门国家级、省部级一流课程,入选重庆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科研人才,受到广大师生、社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教育的真谛在于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

何为师?何以为师?廖晓玲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理论与实践并重,针对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廖晓玲总是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针对传统课程存在的内容产教脱节、过程创设性不足、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内驱力难激发等问题,廖晓玲教授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设计了“三制四共五有”新工科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制、导师制、团队制”三制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团队共建、教学活动共度、项目问题共商,建成学生“人人有项目、人人有导师、人人有团队、队队有成果、成果有转化”的“五有”训练网络。

为打破课程时空限制,廖晓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嵌入“前沿讲座、项目研发、成果路演、竞赛激励与线下线上虚实结合”等多空间多通道教学方式,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过程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廖晓玲还在教学各环节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将“四新”建设实时贯穿始终,全面落实了“两性一度”的教学改革,形成了“突破时空、虚实结合、多元互动、学以致用”的教学特色,教学成效显著。

通过多年的辛勤付出,廖晓玲教学成绩硕果累累:负责的钱煦实验班在全校首获“全国活力团支部”称号,学生的学业成绩、出国率、就业率等一直名列前茅,培养的博士后入选重庆市优秀博士后英才计划;指导大学生与研究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生命科学”等竞赛获全国一等奖3项、重庆市特等奖5项、一等奖8项等,她也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优秀指导老师、重庆市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主持教育部与重庆市教研教改项目7项,教改论文获重庆市高教学会一等奖;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4部,其中《材料化学基础实验指导》获重庆市高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金石为开 材料先行》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优秀科普书目……

廖晓玲教授。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科研的真谛在于探索未知和创新突破

教学抓起来了,科研也从未落下。在廖晓玲看来,科研的真谛与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能概括为八个字:“探索未知”与“突破创新”。于是,专注科研数十载,廖晓玲一直在不断攻克难题、更新技术,为医学领域做出了诸多贡献。

据统计,我国慢病发病率、死亡率位列全球之首,且呈上升趋势。想要缓解情况,强化疾病早期信号检测技术创新势在必行。基于此,廖晓玲充分发挥已有量子点FRET探针与微流控芯片特色优势,负责组建了“早期疾病信号增强捕捉关键技术”攻关团队,深入研究超低浓度单分子增强捕获技术,突破了超低浓度恶性肿瘤与心肌损伤早期信号精准超敏筛查,真正实现了疾病防控的“关口前移”。

近年来,团队首创的系列多色量子点FRET全定量检测试剂,实现了复杂样本中pg级标志物的特异性识别与标记,并结合微流控芯片高通量捕获技术,研制的无痛、无创、非侵入式早期疾病筛查系列产品在国内外2000多家医疗单位临床使用,相关科技成果已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3项、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奖1项,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近五年,廖晓玲针对重大慢性疾病精准诊疗难度大等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承担了相关项目30余项,创新性构建了“材料学信号-细胞分子信号-实时可视化信号对话”研究体系,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高质量SCI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份、PCT国际专利1份,出版专著3部、编著2部,科技成果转化20余项,校企合作技术新产品获得多项国家注册证、欧盟CE认证。

同时,廖晓玲还一直秉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成功引进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学者30余人,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国际化合作教学、科研队伍,积极申报并开拓性建设了多个开放型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如“纳微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重庆市工程实验室”、校企共建“微系统医疗器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及其“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探索未知、创新突破,在砥砺中不断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廖晓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和科研的真谛,她所取得的成绩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教育和科研事业的骄傲。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