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pin”礼情暖中韩
在韩国江原道举行的第四届冬青奥会上,张心喆不仅摘金夺银,还在赛场外收获了一份令他惊喜又感动的跨国友情。

一枚“pin”礼情暖中韩

来源:新华社2024-01-27

新华社韩国江陵1月27日电 题:一枚“pin”礼情暖中韩

新华社记者余孝忠、王春燕、陆睿、姬烨

16岁,初登奥运舞台,收获两金两银,还有比这更好的馈赠吗?

有!中国短道速滑小将张心喆,就是这样一个收获更多的人。

在韩国江原道举行的第四届冬青奥会上,张心喆不仅摘金夺银,还在赛场外收获了一份令他惊喜又感动的跨国友情。

这一切,要从一枚“pin”(徽章)礼说起……

中国运动员的一枚“pin”礼

“pin”,承载着卓越、尊重、友谊内涵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历来是奥林匹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桥梁。

要知道,换“pin”可是大型体育赛事的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备受运动员、志愿者、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喜爱,江原道冬青奥会也不例外。

冬青奥村“运动员365”体验区,是运动员们每天进出的必经之地,也是赛会青年参加文化体验活动、结交朋友、彼此换“pin”的聚集地。

20日,张心喆和队友来到“运动员365”体验区,参与一项VR体验活动后,负责这一展区的三名韩国志愿者来找张心喆,他们都想得到中国体育代表团那款有“冰墩墩”的“pin”。

面前三名志愿者,自己手里只有两枚“pin”,咋办?张心喆想了一个办法,让三名志愿者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谁是获得者。

一位名叫林丽晶的姑娘,成了三名志愿者中无缘中国“pin”的人,脸上难掩遗憾。

林丽晶的失落,张心喆看在眼里。他转身找到不远处的队友李金恣:“你手里还有‘pin’吗?借我一个,回头还你。”

林丽晶喜出望外的时候到了。

“没想到张心喆和他朋友(李金恣)很开心地跑过来,向我伸出手掌说,有‘pin’了。”回忆起这一瞬间,林丽晶满脸喜悦。

林丽晶说,自己一直以源自中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典故的韩文成语“塞翁之马”作为人生座右铭。这次获得“pin”礼的经历,让她惊喜更感惊奇——自己竟然真的印证了一回“塞翁之马”。

林丽晶用手机拍下了张心喆挂在胸前的证件……

韩国志愿者的一封手书

21日,结束比赛的张心喆路过“运动员365”体验区时,林丽晶叫住了他,祝贺他获得金牌,还递给他一封信。

在当日的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中,张心喆获得了一枚金牌,这是他继前一天获得银牌后的第二枚奖牌。

“没想到她会专门来祝贺我,而且写了信感谢我,我一下子就感动了。”张心喆说,信是用中文手写的,字字句句工工整整。

“我想这将是本届奥运会(冬青奥会)最难忘的回忆。”面对记者采访,林丽晶先是有些腼腆,然后她告诉记者:“张心喆给我‘pin’,让我很开心,很感动,就想着给他写封信表示感谢。”

念高中时,林丽晶曾把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短暂学过一段时间。几年过去,要用中文写封信,对林丽晶来说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

于是,她先在手机上用韩文写好了信,然后用翻译软件译成中文,之后又照着中文版书信,一笔一画地誊抄成了一封亲笔信。

说起林丽晶与奥运的缘分,要从2018年平昌冬奥会开始。当时还在读高中的她,希望将来能有机会成为奥运会的志愿者。

六年后,林丽晶的愿望实现了,她成为了江原道冬青奥会的志愿者,与奥林匹克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张心喆专门送出的‘pin’,让我感受到了真挚的友谊。”林丽晶说,这些天,与速滑运动员伊莎贝拉·古铁雷斯的交往也让她记忆深刻。

“前不久结识了哥伦比亚女孩伊莎贝拉,她一定要我去看她的比赛。”为此,林丽晶特意去江陵速滑馆为伊莎贝拉加油。

林丽晶的志愿工作主要是帮助参赛运动员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从运动员身上学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十足的热情和能量,这对我的未来很有帮助。”

世界青年的一份情缘

正如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所曾说:“奥运徽章看上去很小,但是记录的是友谊、是历史,这些徽章让很多人成为朋友。”

在给张心喆的信中,林丽晶这样写道“下届奥运会能见面就见面吧”。在心底珍藏着中国“pin”,珍惜着与冬青奥运动员们的友谊,她还期待着与奥林匹克再次结缘。

张心喆说:“我们已经在社交网络上互相关注,说不定将来我们又能在奥运赛场上见面呢。”而哥伦比亚的伊莎贝拉也一定还希望林丽晶和她的伙伴们能在世界其他地方观看她的比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一枚“pin”礼,一张自拍,一次击掌,一个拥抱,一声加油……冬青奥的舞台上,一个个小瞬间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和“卓越、尊重、友谊”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像静静流淌的江水,滋润着无数平凡人。

奥运的魅力,不仅在于对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产生深刻的影响,更在于它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许多普通人的生活,使一个时代的大事件、一场国际性的盛会最终与每一个普通人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

作为奥林匹克的舞台之一,冬青奥会是所有参与其中的年轻人共同成长、一起闪耀的广阔“宇宙”。这些年轻人在探索未来的旅程中,点燃自己,发出独一无二的光,照亮别人,一起闪耀成灿烂的星河,一如本届冬青奥会的口号“共成长,永闪耀”。

一枚“pin”礼,一封手书,一段佳话,足以融化冰雪,情暖中韩,温暖世界。(参与采写:韦骅、高鹏、孙一然、杨畅、卢星吉、赵建通、许仕豪)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一枚“pin”礼情暖中韩

2024-01-27 10:15:02 来源:

新华社韩国江陵1月27日电 题:一枚“pin”礼情暖中韩

新华社记者余孝忠、王春燕、陆睿、姬烨

16岁,初登奥运舞台,收获两金两银,还有比这更好的馈赠吗?

有!中国短道速滑小将张心喆,就是这样一个收获更多的人。

在韩国江原道举行的第四届冬青奥会上,张心喆不仅摘金夺银,还在赛场外收获了一份令他惊喜又感动的跨国友情。

这一切,要从一枚“pin”(徽章)礼说起……

中国运动员的一枚“pin”礼

“pin”,承载着卓越、尊重、友谊内涵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历来是奥林匹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桥梁。

要知道,换“pin”可是大型体育赛事的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备受运动员、志愿者、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喜爱,江原道冬青奥会也不例外。

冬青奥村“运动员365”体验区,是运动员们每天进出的必经之地,也是赛会青年参加文化体验活动、结交朋友、彼此换“pin”的聚集地。

20日,张心喆和队友来到“运动员365”体验区,参与一项VR体验活动后,负责这一展区的三名韩国志愿者来找张心喆,他们都想得到中国体育代表团那款有“冰墩墩”的“pin”。

面前三名志愿者,自己手里只有两枚“pin”,咋办?张心喆想了一个办法,让三名志愿者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谁是获得者。

一位名叫林丽晶的姑娘,成了三名志愿者中无缘中国“pin”的人,脸上难掩遗憾。

林丽晶的失落,张心喆看在眼里。他转身找到不远处的队友李金恣:“你手里还有‘pin’吗?借我一个,回头还你。”

林丽晶喜出望外的时候到了。

“没想到张心喆和他朋友(李金恣)很开心地跑过来,向我伸出手掌说,有‘pin’了。”回忆起这一瞬间,林丽晶满脸喜悦。

林丽晶说,自己一直以源自中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典故的韩文成语“塞翁之马”作为人生座右铭。这次获得“pin”礼的经历,让她惊喜更感惊奇——自己竟然真的印证了一回“塞翁之马”。

林丽晶用手机拍下了张心喆挂在胸前的证件……

韩国志愿者的一封手书

21日,结束比赛的张心喆路过“运动员365”体验区时,林丽晶叫住了他,祝贺他获得金牌,还递给他一封信。

在当日的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中,张心喆获得了一枚金牌,这是他继前一天获得银牌后的第二枚奖牌。

“没想到她会专门来祝贺我,而且写了信感谢我,我一下子就感动了。”张心喆说,信是用中文手写的,字字句句工工整整。

“我想这将是本届奥运会(冬青奥会)最难忘的回忆。”面对记者采访,林丽晶先是有些腼腆,然后她告诉记者:“张心喆给我‘pin’,让我很开心,很感动,就想着给他写封信表示感谢。”

念高中时,林丽晶曾把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短暂学过一段时间。几年过去,要用中文写封信,对林丽晶来说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

于是,她先在手机上用韩文写好了信,然后用翻译软件译成中文,之后又照着中文版书信,一笔一画地誊抄成了一封亲笔信。

说起林丽晶与奥运的缘分,要从2018年平昌冬奥会开始。当时还在读高中的她,希望将来能有机会成为奥运会的志愿者。

六年后,林丽晶的愿望实现了,她成为了江原道冬青奥会的志愿者,与奥林匹克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张心喆专门送出的‘pin’,让我感受到了真挚的友谊。”林丽晶说,这些天,与速滑运动员伊莎贝拉·古铁雷斯的交往也让她记忆深刻。

“前不久结识了哥伦比亚女孩伊莎贝拉,她一定要我去看她的比赛。”为此,林丽晶特意去江陵速滑馆为伊莎贝拉加油。

林丽晶的志愿工作主要是帮助参赛运动员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从运动员身上学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十足的热情和能量,这对我的未来很有帮助。”

世界青年的一份情缘

正如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所曾说:“奥运徽章看上去很小,但是记录的是友谊、是历史,这些徽章让很多人成为朋友。”

在给张心喆的信中,林丽晶这样写道“下届奥运会能见面就见面吧”。在心底珍藏着中国“pin”,珍惜着与冬青奥运动员们的友谊,她还期待着与奥林匹克再次结缘。

张心喆说:“我们已经在社交网络上互相关注,说不定将来我们又能在奥运赛场上见面呢。”而哥伦比亚的伊莎贝拉也一定还希望林丽晶和她的伙伴们能在世界其他地方观看她的比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一枚“pin”礼,一张自拍,一次击掌,一个拥抱,一声加油……冬青奥的舞台上,一个个小瞬间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和“卓越、尊重、友谊”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像静静流淌的江水,滋润着无数平凡人。

奥运的魅力,不仅在于对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产生深刻的影响,更在于它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许多普通人的生活,使一个时代的大事件、一场国际性的盛会最终与每一个普通人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

作为奥林匹克的舞台之一,冬青奥会是所有参与其中的年轻人共同成长、一起闪耀的广阔“宇宙”。这些年轻人在探索未来的旅程中,点燃自己,发出独一无二的光,照亮别人,一起闪耀成灿烂的星河,一如本届冬青奥会的口号“共成长,永闪耀”。

一枚“pin”礼,一封手书,一段佳话,足以融化冰雪,情暖中韩,温暖世界。(参与采写:韦骅、高鹏、孙一然、杨畅、卢星吉、赵建通、许仕豪)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