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聚焦“一老一小一困”夯实民生保障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一困”连着“暖阳”。渝北区立足“一老一小一困”群体,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举措、破解难题、打造亮点,着力发展民生保障事业,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打造民生“幸福标杆”,让群众的生活更美满、笑容更灿烂。
聚焦“老有颐养” 让“夕阳”更璀璨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养老服务,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加舒心!”近日,记者看到,家住渝北区海福路的蔡婆婆与她的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在宝圣湖海福路片区养老服务中心享受着幸福生活。
如今,很多像蔡婆婆一样的老年人在渝北都享受到高品质老年生活。据了解,渝北区60岁以上老人有35.9万人,常住老人全市最多,基数大、增速快。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和养老服务需求,渝北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机构,打造医养和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23年,新增备案养老机构5家,新增养老床位346张,探索建立“物业+养老”特色站13个,建成运营社区老年食堂示范点2个。
除了机构养老,渝北也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依托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等主体,为社区的居民提供居家养老、医疗、保健等一系列的服务,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到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据悉,渝北区将获得的中央专项资金883万元,投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线上线下服务2.3万人次;将2618名独居老年人纳入关爱服务范围,实施居家安全监测项目;为1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聚焦“幼有善育” 让“朝阳”更活泼
未成年人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如何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渝北区高度重视儿童监护缺失问题,织密区、镇街、村居三级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网,指导镇街实地开展线索排查,探索形成“3+2+2+N”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模式,切实保障儿童权益,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一人。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彤彤(化名)因患有自闭症,让慢病缠身、忙得焦头烂额的婆婆十分焦虑,网格员虹姐走访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反馈给社区儿童主任和街道社工站社工,社工向儿童督导员汇报,联动多方资源制定了一系列服务方案,协助彤彤就医,疏导彤彤婆婆的焦虑,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还为其办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出具相关证明。
彤彤不是个例。为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2023年,渝北区建成了8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示范点,配备村居儿童主任365名、镇街儿童督导员22名、社区网格员1700名、专业社工26名,为散居孤儿发放生活补贴65.5万元,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费202.8万元。
聚焦“困有所助” 让“暖阳”更温情
“搜索‘重庆救助通’微信小程序,就可以选择申请救助类型,再上传身份证照片,按照步骤办理……”家住龙塔街道的小阳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重庆救助通”微信小程序申请到了就学救助金,他称赞道:“在网上就搞定了救助申请,真方便!”
如何聚焦此类困难群众真正的“痛点”?渝北区民政局借助“重庆救助通”创新探索,勾勒困难群众精准画像,推进建立分层分类救助体系,畅通民政内部资源“内循环”,外部整合住房、医保等民政数据资源的“外循环”,为救助提供平台支撑,让救助人员办事更便捷,网上申请人数占比达到97%。
社会救助是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为进一步提升救助质效,渝北区还实施社会救助扩围增效行动,建立扩围增效“三三四”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低保渐退、单人户政策,及时将基本生活困难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范围。2023年,渝北区为纳入救助的困难群众累计发放城乡低4913.87万元、基本生活补贴4754.35万元、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390.58万元,已完成临时救助756户次、472.27万元。
记者 杨青 通讯员 吴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