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闯三关 城口新农人土法炕制老腊肉
“关键在一个‘新’字!”日前,城口县蓼子乡党委书记刘关林告诉记者,王守令的新款老腊肉,一是仔猪全部由他自己的养殖场繁殖;二是种植杂交构树作饲料喂养生猪;三是采取传统工艺土炕老腊肉。“全产业链全生态,新款老腊肉的卖相、口感、品质都不错。”

八年闯三关 城口新农人土法炕制老腊肉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4-02-16

尽管每斤最高卖到88元,王守令试腌制的20吨新款老腊肉,还是很快被抢购一空。

“关键在一个‘新’字!”日前,城口县蓼子乡党委书记刘关林告诉记者,王守令的新款老腊肉,一是仔猪全部由他自己的养殖场繁殖;二是种植杂交构树作饲料喂养生猪;三是采取传统工艺土炕老腊肉。“全产业链全生态,新款老腊肉的卖相、口感、品质都不错。”

仔猪自繁、构树喂养、土法炕制,闯过这三关,王守令用了整整八年时间——

第一关 “关门”养猪避免病毒侵袭

王守令的6000头规模化标准养殖场,建在海拔1400多米的桃园社区白柿坪山上。这里山高路陡,距离山下主公路有10多公里,无论是买饲料,还是运出生猪,都会增加运营成本。

“这就是他‘关门’养猪的新思路。”刘关林介绍,2016年,在外打拼多年的王守令回村养猪,结果100只猪仔很快就死了30多头。通过考察他了解到,只要把好饲料、猪种来源,控制车辆、人员进出养殖场,猪的疫情便可控。于是,他决定“关门”养猪。

王守令联合邻居3人分别出资40万元,先后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建起两个养猪场,自己喂养母猪解决仔猪来源问题,避免疫情、病毒传染。

第一批146头母猪,从上车出发到运回养猪场,王守令寸步不离,以确保零感染;为保证饲料安全,王守令选用权威品牌厂家的饲料,同时发动村民种植玉米、红薯,卖给他们喂猪,最后所有母猪都存活下来。

仔猪自繁自育,王守令不但解决了自己养猪场的仔猪需求,同时还赊给当地村民喂养,更大范围避免外来仔猪携带病毒的可能性。2018年,非洲猪瘟暴发,很多养猪场生猪大量死亡,王守令却因为“关门”喂猪,几乎未受影响。

“反倒因猪肉价上涨赚了一大笔。”2019年,不少养猪大户一蹶不振,王守令却牵头在白柿坪山上建起了标准化养殖场,将漏缝设备、刮粪机、干湿分离机有机整合,淘汰水冲圈传统清洁方式,实现了自动化、科学化养殖,“同时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将粪污全部转化为有机肥,实现了生态无污染养殖。”

现在,王守令的养殖场存栏能繁母猪500头,常年产仔10000余头,全年可出栏生猪10000头。

第二关 种杂交构树养殖“生态猪”

数九寒天,当阳村的杂交构树种植基地却绿意盎然。王守令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猪的口粮。

“构树叶喂猪有啥讲究?”面对记者的疑问,王守令回忆,2021年,生猪产能逐步恢复,但猪肉价格开始下跌,饲料、原料价格却呈上涨趋势,养殖压力非常大。他说,“探索喂养‘生态猪’,也许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王守令从饲料着手,探索降低饲养成本方案。城口县农业农村委向他推荐了“绿色饲料”杂交构树,这种牧草不仅含有畜禽动物所必需的16种氨基酸和镁、锌、硒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也非常高,可代替豆粕、鱼粉用于畜禽养殖。

“先流转100余亩撂荒土地,探索杂交构树套种玉米喂养生猪。”王守令介绍,过去,饲料猪喂养4个月就可以出栏,用构树叶喂养的猪要8个月才出栏。他算了一笔账,用构树叶配合玉米粉喂猪,每千克成本仅需2元,如果用纯饲料喂猪每千克饲料成本需要3.6元;更关键的是杂交构树一次种植可15年受益,1亩地的杂交构树可饲养40头猪,饲养成本较传统养殖方式低15%以上。王守令兴奋地告诉记者,“构树叶喂猪,饲养周期是长了,但猪肉肉质纯正、风味清新,营养价值较高。”

蓼子乡的耕地多是“鸡窝地”“巴掌田”,杂交构树耐瘠薄,生长速度较快,种植技术要求不高,完全适合在边角地块和25度以上的陡坡地种植,与玉米套种更是相得益彰。

王守令免费提供杂交构树苗和有机肥,带动农户种植,并在第二年构树长成后按每亩2000元保底价收购。截至目前,他已带动127户村民种植570亩杂交构树,累计带动村民增收50万元。

与此同时,王守令建起了杂交构树饲料加工生产线,探索“生态猪”养殖模式,免费提供猪仔、饲料、养殖技术,按保底价回收生猪,带动王仕芳、张帆等村民喂养“生态猪”。

“盘活了撂荒地、带动了村民增收。”蓼子乡农服中心负责人杨腾飞称,杂交构树作为饲料喂养猪、猪的粪便又用作构树的有机肥,王守令蹚出了一条生态循环种养发展新路子,“降低了种养成本,扩大了利润空间。”

第三关 还原低温高炕腊肉传统工艺

“高炕慢火生态猪,低温发酵老腊肉。”在当阳村海拔1300多米的王家堡,一栋新修木屋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蓼子乡乡长王生贵告诉记者,“这是王守令投资100万元新建的传统老腊肉加工厂。”

这是一栋二楼一底的木屋,里面消毒间、配料间、腌制间、烘烤间等一应俱全,楼下2米多的空间除了柴火散发着热度,一块腊肉也没有,所有腊肉都挂在二楼炕制。

“城口老腊肉的精华就在于高海拔低气温自然环境。”王守令介绍,高海拔低温低,猪肉无需冷藏、冷冻,用盐少、腌制时间短,3天就可以炕制;腊肉靠低温慢炕,木屋高炕让烟子穿房而过,避免了烟熏腊肉。他说,“这就是低温高炕腊肉传统工艺精髓之所在。”

实践中,王守令与工人还总结出,炕腊肉的柴火要干柴火,湿柴火烟多;青冈木去皮燃烧,因为树皮含油脂燃烧冒黑烟容易熏黑腊肉;猪的体重大小不一,切割、用盐、腌制、炕制等都会有所不同。

从去年小雪开始,王守令采用传统土炕老腊肉工艺先后炕制了3批共10吨腊肉,并注册了“古香颂”商标。尽管每斤黑猪腊肉卖到88元、白猪腊肉卖到69元,但还是被消费者抢购一空。

城口老腊肉是城口乡村振兴的举旗性产业,该县正推动城口老腊肉再出发,建设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质量检验监测、品牌保护和营销、利益联结“五大体系”,构建城口老腊肉全产业链。

作为新农人,王守令表示,将不断健全完善构树生猪全产业链,携手更多城口人助力老产业实现新发展。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彭瑜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八年闯三关 城口新农人土法炕制老腊肉

2024-02-16 07:36:18 来源:

尽管每斤最高卖到88元,王守令试腌制的20吨新款老腊肉,还是很快被抢购一空。

“关键在一个‘新’字!”日前,城口县蓼子乡党委书记刘关林告诉记者,王守令的新款老腊肉,一是仔猪全部由他自己的养殖场繁殖;二是种植杂交构树作饲料喂养生猪;三是采取传统工艺土炕老腊肉。“全产业链全生态,新款老腊肉的卖相、口感、品质都不错。”

仔猪自繁、构树喂养、土法炕制,闯过这三关,王守令用了整整八年时间——

第一关 “关门”养猪避免病毒侵袭

王守令的6000头规模化标准养殖场,建在海拔1400多米的桃园社区白柿坪山上。这里山高路陡,距离山下主公路有10多公里,无论是买饲料,还是运出生猪,都会增加运营成本。

“这就是他‘关门’养猪的新思路。”刘关林介绍,2016年,在外打拼多年的王守令回村养猪,结果100只猪仔很快就死了30多头。通过考察他了解到,只要把好饲料、猪种来源,控制车辆、人员进出养殖场,猪的疫情便可控。于是,他决定“关门”养猪。

王守令联合邻居3人分别出资40万元,先后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建起两个养猪场,自己喂养母猪解决仔猪来源问题,避免疫情、病毒传染。

第一批146头母猪,从上车出发到运回养猪场,王守令寸步不离,以确保零感染;为保证饲料安全,王守令选用权威品牌厂家的饲料,同时发动村民种植玉米、红薯,卖给他们喂猪,最后所有母猪都存活下来。

仔猪自繁自育,王守令不但解决了自己养猪场的仔猪需求,同时还赊给当地村民喂养,更大范围避免外来仔猪携带病毒的可能性。2018年,非洲猪瘟暴发,很多养猪场生猪大量死亡,王守令却因为“关门”喂猪,几乎未受影响。

“反倒因猪肉价上涨赚了一大笔。”2019年,不少养猪大户一蹶不振,王守令却牵头在白柿坪山上建起了标准化养殖场,将漏缝设备、刮粪机、干湿分离机有机整合,淘汰水冲圈传统清洁方式,实现了自动化、科学化养殖,“同时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将粪污全部转化为有机肥,实现了生态无污染养殖。”

现在,王守令的养殖场存栏能繁母猪500头,常年产仔10000余头,全年可出栏生猪10000头。

第二关 种杂交构树养殖“生态猪”

数九寒天,当阳村的杂交构树种植基地却绿意盎然。王守令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猪的口粮。

“构树叶喂猪有啥讲究?”面对记者的疑问,王守令回忆,2021年,生猪产能逐步恢复,但猪肉价格开始下跌,饲料、原料价格却呈上涨趋势,养殖压力非常大。他说,“探索喂养‘生态猪’,也许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王守令从饲料着手,探索降低饲养成本方案。城口县农业农村委向他推荐了“绿色饲料”杂交构树,这种牧草不仅含有畜禽动物所必需的16种氨基酸和镁、锌、硒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也非常高,可代替豆粕、鱼粉用于畜禽养殖。

“先流转100余亩撂荒土地,探索杂交构树套种玉米喂养生猪。”王守令介绍,过去,饲料猪喂养4个月就可以出栏,用构树叶喂养的猪要8个月才出栏。他算了一笔账,用构树叶配合玉米粉喂猪,每千克成本仅需2元,如果用纯饲料喂猪每千克饲料成本需要3.6元;更关键的是杂交构树一次种植可15年受益,1亩地的杂交构树可饲养40头猪,饲养成本较传统养殖方式低15%以上。王守令兴奋地告诉记者,“构树叶喂猪,饲养周期是长了,但猪肉肉质纯正、风味清新,营养价值较高。”

蓼子乡的耕地多是“鸡窝地”“巴掌田”,杂交构树耐瘠薄,生长速度较快,种植技术要求不高,完全适合在边角地块和25度以上的陡坡地种植,与玉米套种更是相得益彰。

王守令免费提供杂交构树苗和有机肥,带动农户种植,并在第二年构树长成后按每亩2000元保底价收购。截至目前,他已带动127户村民种植570亩杂交构树,累计带动村民增收50万元。

与此同时,王守令建起了杂交构树饲料加工生产线,探索“生态猪”养殖模式,免费提供猪仔、饲料、养殖技术,按保底价回收生猪,带动王仕芳、张帆等村民喂养“生态猪”。

“盘活了撂荒地、带动了村民增收。”蓼子乡农服中心负责人杨腾飞称,杂交构树作为饲料喂养猪、猪的粪便又用作构树的有机肥,王守令蹚出了一条生态循环种养发展新路子,“降低了种养成本,扩大了利润空间。”

第三关 还原低温高炕腊肉传统工艺

“高炕慢火生态猪,低温发酵老腊肉。”在当阳村海拔1300多米的王家堡,一栋新修木屋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蓼子乡乡长王生贵告诉记者,“这是王守令投资100万元新建的传统老腊肉加工厂。”

这是一栋二楼一底的木屋,里面消毒间、配料间、腌制间、烘烤间等一应俱全,楼下2米多的空间除了柴火散发着热度,一块腊肉也没有,所有腊肉都挂在二楼炕制。

“城口老腊肉的精华就在于高海拔低气温自然环境。”王守令介绍,高海拔低温低,猪肉无需冷藏、冷冻,用盐少、腌制时间短,3天就可以炕制;腊肉靠低温慢炕,木屋高炕让烟子穿房而过,避免了烟熏腊肉。他说,“这就是低温高炕腊肉传统工艺精髓之所在。”

实践中,王守令与工人还总结出,炕腊肉的柴火要干柴火,湿柴火烟多;青冈木去皮燃烧,因为树皮含油脂燃烧冒黑烟容易熏黑腊肉;猪的体重大小不一,切割、用盐、腌制、炕制等都会有所不同。

从去年小雪开始,王守令采用传统土炕老腊肉工艺先后炕制了3批共10吨腊肉,并注册了“古香颂”商标。尽管每斤黑猪腊肉卖到88元、白猪腊肉卖到69元,但还是被消费者抢购一空。

城口老腊肉是城口乡村振兴的举旗性产业,该县正推动城口老腊肉再出发,建设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质量检验监测、品牌保护和营销、利益联结“五大体系”,构建城口老腊肉全产业链。

作为新农人,王守令表示,将不断健全完善构树生猪全产业链,携手更多城口人助力老产业实现新发展。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彭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