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的常见七大误区
自我血糖监测是医师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和患者个体化生活方式的重要依据。

血糖监测的常见七大误区

来源:华龙网2024-02-24

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是医师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和患者个体化生活方式的重要依据,但有的糖友在监测血糖时出现了一些误区,如果发现不及时,容易对病情产生一定的影响。

误区一:只要没吃早餐,血糖就是空腹血糖

严格来讲,只有过夜禁食8-12个小时后并与次日8:00之前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超过12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以及午餐前、晚餐后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其结果可能因空腹时间太久而偏低,当然也可能偏高(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

正确做法:测空腹血糖,空腹时间尽量不超过12小时,不能以是否吃早餐来界定。

误区二:感觉不舒服才监测血糖

引起血糖波动的因素很多,如饮食、运动、情绪、睡眠及服药等,在感觉不舒服时才监测血糖,将无法判断造成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源头问题无法解决,血糖势必无法达标。监测血糖应该规律监测,只凭感觉是不准确的,有时血糖已经很高了,但身体却没有什么不适。

正确做法:监测频率应该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并进行记录,以便复诊时医生详细了解您的病情。

误区三:感觉良好,医生不必找

感觉良好不代表血糖控制良好。不能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一切正常,就不监测血糖,不就医;自我感觉良好时,可能血糖确实控制在正常水平,但也可能不正常,只是没有出现症状而已。其实很可能在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血糖波动已经使您的细胞和血管受到损伤。

正确做法:血糖监测不能凭感觉走,要根据血糖监测规律来定。

误区四:只监测血糖,不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具体时间点的血糖值,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内整体血糖控制水平,不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等因素干扰。因此,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正确做法:建议糖友们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误区五:只监测空腹血糖,不测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近年的科研证实:餐后血糖的意义甚至比空腹血糖更大。餐后高血糖会带来很大危害,如:心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增加肿瘤风险。因此,要想控制好血糖,既要监测餐前血糖,也要监测餐后血糖。

正确做法:仅仅监测空腹血糖时远远不够的,血糖监测一定要全面: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睡前血糖、凌晨血糖。

误区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才监测

没有计划的检测血糖或想起来才检测血糖,起不到监测的作用,更不能反应治疗方案是否合理或血糖是否达标。

正确做法:只有规律检测才能及时发现血糖的异常情况和血糖达标。

误区七:糖尿病病情监测=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的病情监测与血糖监测不能划等号。糖尿病是一个代谢性疾病,伴随着血糖的异常,多数患者还合并高血压、脂质异常、体重超标等,因此糖尿病病情的监测不单单要看血糖这一项指标,还要对血压、血脂等其他代谢指标进行监测,以及对并发症进行筛查与评估。

正确做法:患者可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查:

(1)代谢相关生化检查:血压、脉搏、血脂、尿常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等。

(2)并发症相关检查: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神经病变检查、下肢血管及足部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等。

》》作者简介:

血糖监测的常见七大误区

(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供稿)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血糖监测的常见七大误区

2024-02-24 06:23:06 来源:

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是医师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和患者个体化生活方式的重要依据,但有的糖友在监测血糖时出现了一些误区,如果发现不及时,容易对病情产生一定的影响。

误区一:只要没吃早餐,血糖就是空腹血糖

严格来讲,只有过夜禁食8-12个小时后并与次日8:00之前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超过12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以及午餐前、晚餐后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其结果可能因空腹时间太久而偏低,当然也可能偏高(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

正确做法:测空腹血糖,空腹时间尽量不超过12小时,不能以是否吃早餐来界定。

误区二:感觉不舒服才监测血糖

引起血糖波动的因素很多,如饮食、运动、情绪、睡眠及服药等,在感觉不舒服时才监测血糖,将无法判断造成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源头问题无法解决,血糖势必无法达标。监测血糖应该规律监测,只凭感觉是不准确的,有时血糖已经很高了,但身体却没有什么不适。

正确做法:监测频率应该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并进行记录,以便复诊时医生详细了解您的病情。

误区三:感觉良好,医生不必找

感觉良好不代表血糖控制良好。不能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一切正常,就不监测血糖,不就医;自我感觉良好时,可能血糖确实控制在正常水平,但也可能不正常,只是没有出现症状而已。其实很可能在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血糖波动已经使您的细胞和血管受到损伤。

正确做法:血糖监测不能凭感觉走,要根据血糖监测规律来定。

误区四:只监测血糖,不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具体时间点的血糖值,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内整体血糖控制水平,不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等因素干扰。因此,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正确做法:建议糖友们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误区五:只监测空腹血糖,不测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近年的科研证实:餐后血糖的意义甚至比空腹血糖更大。餐后高血糖会带来很大危害,如:心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增加肿瘤风险。因此,要想控制好血糖,既要监测餐前血糖,也要监测餐后血糖。

正确做法:仅仅监测空腹血糖时远远不够的,血糖监测一定要全面: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睡前血糖、凌晨血糖。

误区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才监测

没有计划的检测血糖或想起来才检测血糖,起不到监测的作用,更不能反应治疗方案是否合理或血糖是否达标。

正确做法:只有规律检测才能及时发现血糖的异常情况和血糖达标。

误区七:糖尿病病情监测=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的病情监测与血糖监测不能划等号。糖尿病是一个代谢性疾病,伴随着血糖的异常,多数患者还合并高血压、脂质异常、体重超标等,因此糖尿病病情的监测不单单要看血糖这一项指标,还要对血压、血脂等其他代谢指标进行监测,以及对并发症进行筛查与评估。

正确做法:患者可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查:

(1)代谢相关生化检查:血压、脉搏、血脂、尿常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等。

(2)并发症相关检查: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神经病变检查、下肢血管及足部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等。

》》作者简介:

血糖监测的常见七大误区

(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供稿)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凤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