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延铁路坡底村:从传承到创新

西延铁路坡底村:从传承到创新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2019-06-22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渭南6月22日讯(记者 邓浩)全长332.072公里的西延铁路,南起陇海线新丰车站,北至神延线延安车站,途经11区(县),历经24年的建设周期,于1997年8月全线修通并交付运营。早在1972年底,西延铁路就开工修建。按照当时的安排,西延线分为两段建设,而坡底村就位于这两段建设的交汇点。

  坡底村是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洛滨镇沟里的一个小山村。坡底村车站建于1974年。从那时起,这里就工作和生活着一大批铁路人。当时,他们隶属于铁道部第一工程局。为了解除沿线人员的后顾之忧,单位在坡底成立了子弟学校以及商品供应站。这也让本是一个小山村的坡底,成为那一时期铁路人的根据地。

  6月20日,延安工务段重点维修车间院内,职工在进行锯轨作业演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随着岁月的变迁,如今的坡底,驻扎着的是延安工务段重点维修车间和坡底村线路车间的职工队伍。这里已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却留下了满满的回忆。在重点维修车间院内,陈旧的油毛毡房和陈列室内摆放的老物件,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陈列室摆放着当年铁路人用过的老物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时代在进步,铁路在变革。在传承历史的同时,铁路人也在不断创新发展。谈到重点维修车间的变化,车间主任陈玉难掩内心激动:“现在,车间有5台大型机械捣固车,常年辗转在甘钟线、包西线施工作业,每小时可以捣固1.5公里线路。这样的效率,过去想都不敢想。”

  大机深度传感器测试台是“陈玉创新工作室”的成果之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陈玉也是延安工务段“陈玉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该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4月。在陈玉的带领下,工作室通过集中电工、钳工、车工等10多名骨干人才,锻造出一支在安全管理、技术改革、培训教育等方面突出的专业团队,成为职工成才的“大课堂”、群众技术创新的“孵化器”、革新成果转化的“中转站”。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已完成创新成果24件,包括科技研发项目7件、自主研发项目11件、修旧利废项目6件。其中,变截面异形夹板装置、安全智能铁鞋柜、自滤式抽油装置、捣固车夹钳故障引开器、捣固车导向柱锁具、轴承拆卸专用拉马、传感器测试台、特制呆扳手等已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良好效应,不仅解决了诸多难点问题,也节约了大量维修成本。

  坡底村线路车间后院的果树园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而在坡底村线路车间后院,一副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曾经荒废多年的闲置地,在职工们的共同努力下,变成了以铁路文化长廊为主题的文化园区、以果园果树和鱼塘为主题的果树园区、以蔬菜种植为主题的蔬菜园区。花果飘香,荷花满池,职工们既能饱口福,也让身心得到放松。绿色发展理念在这里得到彰显。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今天的坡底村,中国铁路人在传承与创新中奋斗着,也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当代史。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西延铁路坡底村:从传承到创新

2019-06-22 18:08:28 来源: 0 条评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渭南6月22日讯(记者 邓浩)全长332.072公里的西延铁路,南起陇海线新丰车站,北至神延线延安车站,途经11区(县),历经24年的建设周期,于1997年8月全线修通并交付运营。早在1972年底,西延铁路就开工修建。按照当时的安排,西延线分为两段建设,而坡底村就位于这两段建设的交汇点。

  坡底村是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洛滨镇沟里的一个小山村。坡底村车站建于1974年。从那时起,这里就工作和生活着一大批铁路人。当时,他们隶属于铁道部第一工程局。为了解除沿线人员的后顾之忧,单位在坡底成立了子弟学校以及商品供应站。这也让本是一个小山村的坡底,成为那一时期铁路人的根据地。

  6月20日,延安工务段重点维修车间院内,职工在进行锯轨作业演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随着岁月的变迁,如今的坡底,驻扎着的是延安工务段重点维修车间和坡底村线路车间的职工队伍。这里已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却留下了满满的回忆。在重点维修车间院内,陈旧的油毛毡房和陈列室内摆放的老物件,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陈列室摆放着当年铁路人用过的老物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时代在进步,铁路在变革。在传承历史的同时,铁路人也在不断创新发展。谈到重点维修车间的变化,车间主任陈玉难掩内心激动:“现在,车间有5台大型机械捣固车,常年辗转在甘钟线、包西线施工作业,每小时可以捣固1.5公里线路。这样的效率,过去想都不敢想。”

  大机深度传感器测试台是“陈玉创新工作室”的成果之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陈玉也是延安工务段“陈玉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该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4月。在陈玉的带领下,工作室通过集中电工、钳工、车工等10多名骨干人才,锻造出一支在安全管理、技术改革、培训教育等方面突出的专业团队,成为职工成才的“大课堂”、群众技术创新的“孵化器”、革新成果转化的“中转站”。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已完成创新成果24件,包括科技研发项目7件、自主研发项目11件、修旧利废项目6件。其中,变截面异形夹板装置、安全智能铁鞋柜、自滤式抽油装置、捣固车夹钳故障引开器、捣固车导向柱锁具、轴承拆卸专用拉马、传感器测试台、特制呆扳手等已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良好效应,不仅解决了诸多难点问题,也节约了大量维修成本。

  坡底村线路车间后院的果树园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邓浩/摄)

  而在坡底村线路车间后院,一副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曾经荒废多年的闲置地,在职工们的共同努力下,变成了以铁路文化长廊为主题的文化园区、以果园果树和鱼塘为主题的果树园区、以蔬菜种植为主题的蔬菜园区。花果飘香,荷花满池,职工们既能饱口福,也让身心得到放松。绿色发展理念在这里得到彰显。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今天的坡底村,中国铁路人在传承与创新中奋斗着,也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当代史。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