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潼南”城市营销品牌越叫越响
新型文旅消费业态逐步形成,全面做靓“周末到潼南”城市营销品牌。

“周末到潼南”城市营销品牌越叫越响

来源:潼南报2023-02-12

去年以来,潼南围绕“产城景融合发展桥头堡城市”的总体目标,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旅游目的地,新型文旅消费业态逐步形成,全面做靓“周末到潼南”城市营销品牌。

潼城夜景。
潼城夜景。

开发旅游精品线路 打出文旅名牌

潼南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拥有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家风文化等优秀文化。同时,气候宜人,四季花开,旅游资源丰富,好景美不胜收。

近年来,潼南区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立足资源优势,以打造景区景点为抓手,以举办菜花节、柠檬节、龙多山登山节等节会为带动,突出地方特色,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关注度明显提升,努力朝着高品质、高质量的方向迈进。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潼南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三个核心景区带动推出“赏花游”“古镇游”“红色游”“礼佛游”“养生游”5大精品线路,开通“涪江风情游”并获评市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太安—柏梓乡村旅游并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一个个景点精心设计、一个个景区精心打造,发挥带动效应,把招牌立起来,把产品做出来,把知名度传出去。

目前,潼南区已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处,市级旅游度假区1处,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16处,年均旅游接待突破1000万人次。建成崇龛镇葫芦坝首个文创基地,太安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市级旅游度假区”。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大力打造大佛寺—双江古镇景区,规划建设国家级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

不仅如此,潼南区还积极推动文旅业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携手遂宁共建红色旅游联盟,推出“云游杨闇公杨尚昆故里”等线上展览,打造红色文旅精品专线2条,协同举办中国旅游日主题宣传等多个活动,年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

“我们围绕‘周末到潼南’品牌,推出了红色研学游、踏青赏花游、健康养身游、亲子戏水游、采摘体验游等亮点产品,开发一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加快旅游智慧平台建设,大力开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建设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提档升级大佛寺、双江古镇等核心景区,拓展陈抟故里、太安—柏梓等乡村旅游基地,建设潼南博物馆、佛缘文创街区等项目,让游客到潼南旅游有更多选择,将潼南打造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旅游目的地,让“周末到潼南”声名远播。

游船经过潼南大佛寺。
游船经过潼南大佛寺。

文旅消费升级扩容 叫响金字招牌

每逢阳春,潼南万亩金黄的花田,穿插着白、红、紫、粉等彩色油菜花,交织成图案……潼南菜花以节会为媒,赏花游引来了众多的游客,增加了当地的居民收入,推动了经济发展。

文旅巧加节会,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依托油菜、柠檬等特色资源,成功举办特色乡村旅游节会35场,形成了潼南菜花节、国际柠檬节等全国知名节会品牌,形成“春赏花、夏玩水、秋摘果、冬过节”的休闲旅游格局,吸引游客年均人数500万人次,促进全区餐饮住宿营业额增长上亿元。

依托节会,潼南区推出第七届重庆非遗暨老字号博览会、花海踏浪·摇滚音乐节、“成渝地·巴蜀情”文化展演、非遗展示展销等活动500余次,研发柠檬、菜油等特色旅游商品200余种,销售量越来越高。同时点亮“夜游经济”,推出涪江两岸灯光秀、夜游双江古镇等3个旅游体验项目,举办“不夜潼南·嗨吃嗨购节”,持续激发夜间消费活力。

“游完大佛寺,下一站我们还想去双江古镇转转,因为不要门票,对我们来说很有吸引力。”遂宁游客冯晓告诉记者,现在遂宁市民享受潼南景区门票优惠,这是惠及两地旅游的好政策。“现在很多乡村酒店、农家乐就开在景区旁,也不用回城住宿,方便又省心。”冯晓说。

近年来,为了给游客创造优质的旅游体验,潼南区大力推进游购娱相关配套。目前,潼南区已经建成滨江、隆鑫、时代广场、红星美凯龙等7个商圈,有效满足游客们购、食、娱、文、体等多样化消费需求。有可达四星级标准及以上的潼南劲力酒店、涪江大酒店等8家酒店,还有特色民宿、乡村酒店、农家山庄等各类农家乐达200余家,共有单日接待床位1万余张,有效保障游客就餐、住宿需求。并提升旅游饭店服务质量,推出“住宿+景区”套票组合模式,为游客提供多样化选择。

文化赋能,旅游为民。围绕创新求突破,推动“真惠民”,潼南大力推行线上线下文化旅游消费活动,适时举办“中国旅游日(潼南分会场)活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月)等惠民活动,共发送优惠券10万张、发布12条旅游惠民优惠政策,实现惠民、助企新突破。依托“一机游”智慧文旅平台,整合各类旅游功能和要素,大幅提升游客体验感的同时,掌握消费券领用情况,动态调整,提高使用效率。

小朋友在共享农庄体验农耕。
小朋友在共享农庄体验农耕。

促农文旅融合发展做靓潼城品牌

2022年以来,潼南区立足“高品质人文康养宜居区”发展定位,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文旅+”“+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整合文化、旅游、农业等特色资源,唱响做靓“周末到潼南”城市营销品牌。

“花海好看、项目好玩、东西好吃,给我们的感觉非常不错。”趁着周末来欣赏万亩油菜花海的重庆主城游客唐先生如是说。近年潼南区依托油菜、蔬菜、柠檬等农业资源,立足睡养、农耕、非遗等文化禀赋,打造了陈抟故里、双江古镇等4A级景区以及香水百荷、宝龙桃博园、塘坝桑葚采摘园等百余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好去处,成功创建潼南区涪江度假区、太安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为市级旅游度假区,塘坝镇天印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崇龛明月社区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农文旅融合景区建设成效斐然,城市品牌竞争力有效提升。2022年潼南相继获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当前,潼南区利用大佛坝、太安罐坝、桂林双坝等农业和生态优势,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全速建设“新农城”“农科城”等特色旅游发展项目,全力打造田园城市、城市田园,为乡村振兴赋能。

农文旅融合品牌越叫越响,旅游附加值稳步攀升。依托大佛坝、双坝等生态资源和柠檬、蔬菜等农业资源,潼南区推出“我在潼南有块田、有口塘、有片林、有间房”等共享经济项目和“农业研学游”“乡村采摘游”等13条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米心镇吉家村等20个共享农庄和涪江旅游度假区房车露营基地等5个乡村自驾游营地,全力创建“研学基地”“康养基地”“共享基地”和“渝西快乐老家”,提供休闲观光、体验农耕、康养研学等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来得其所、玩得舒心、留下好评。

深度挖掘乡土故事、乡村逸事、乡村民俗等乡愁记忆,推出“蔬食记”旅游项目,开发蔬果采摘、农耕体验乡愁旅游产品和柠檬系列、桑葚系列、花丝镶嵌、布艺扎染等特色农特产品、旅游商品及文创产品400余种,不断充实游客“记忆库”“后备箱”,让游客记住潼南、带走乡愁。

同时,各景区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土特产等市场途径,带动5000余户1.8万余名周边农民群众增收,帮助解决2.4万余人就业,逐步实现农村增色、农业增效、农民增富和生态增优、文化增智、旅游增收。

王华侨 蒋开俊 卜寿林 李文勇 张世金 黄伟供图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周末到潼南”城市营销品牌越叫越响

2023-02-12 06:30:59 来源:

去年以来,潼南围绕“产城景融合发展桥头堡城市”的总体目标,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旅游目的地,新型文旅消费业态逐步形成,全面做靓“周末到潼南”城市营销品牌。

潼城夜景。
潼城夜景。

开发旅游精品线路 打出文旅名牌

潼南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拥有红色文化、廉政文化、家风文化等优秀文化。同时,气候宜人,四季花开,旅游资源丰富,好景美不胜收。

近年来,潼南区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立足资源优势,以打造景区景点为抓手,以举办菜花节、柠檬节、龙多山登山节等节会为带动,突出地方特色,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关注度明显提升,努力朝着高品质、高质量的方向迈进。

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潼南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三个核心景区带动推出“赏花游”“古镇游”“红色游”“礼佛游”“养生游”5大精品线路,开通“涪江风情游”并获评市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太安—柏梓乡村旅游并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一个个景点精心设计、一个个景区精心打造,发挥带动效应,把招牌立起来,把产品做出来,把知名度传出去。

目前,潼南区已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处,市级旅游度假区1处,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16处,年均旅游接待突破1000万人次。建成崇龛镇葫芦坝首个文创基地,太安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市级旅游度假区”。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大力打造大佛寺—双江古镇景区,规划建设国家级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

不仅如此,潼南区还积极推动文旅业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携手遂宁共建红色旅游联盟,推出“云游杨闇公杨尚昆故里”等线上展览,打造红色文旅精品专线2条,协同举办中国旅游日主题宣传等多个活动,年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

“我们围绕‘周末到潼南’品牌,推出了红色研学游、踏青赏花游、健康养身游、亲子戏水游、采摘体验游等亮点产品,开发一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加快旅游智慧平台建设,大力开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建设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提档升级大佛寺、双江古镇等核心景区,拓展陈抟故里、太安—柏梓等乡村旅游基地,建设潼南博物馆、佛缘文创街区等项目,让游客到潼南旅游有更多选择,将潼南打造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旅游目的地,让“周末到潼南”声名远播。

游船经过潼南大佛寺。
游船经过潼南大佛寺。

文旅消费升级扩容 叫响金字招牌

每逢阳春,潼南万亩金黄的花田,穿插着白、红、紫、粉等彩色油菜花,交织成图案……潼南菜花以节会为媒,赏花游引来了众多的游客,增加了当地的居民收入,推动了经济发展。

文旅巧加节会,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依托油菜、柠檬等特色资源,成功举办特色乡村旅游节会35场,形成了潼南菜花节、国际柠檬节等全国知名节会品牌,形成“春赏花、夏玩水、秋摘果、冬过节”的休闲旅游格局,吸引游客年均人数500万人次,促进全区餐饮住宿营业额增长上亿元。

依托节会,潼南区推出第七届重庆非遗暨老字号博览会、花海踏浪·摇滚音乐节、“成渝地·巴蜀情”文化展演、非遗展示展销等活动500余次,研发柠檬、菜油等特色旅游商品200余种,销售量越来越高。同时点亮“夜游经济”,推出涪江两岸灯光秀、夜游双江古镇等3个旅游体验项目,举办“不夜潼南·嗨吃嗨购节”,持续激发夜间消费活力。

“游完大佛寺,下一站我们还想去双江古镇转转,因为不要门票,对我们来说很有吸引力。”遂宁游客冯晓告诉记者,现在遂宁市民享受潼南景区门票优惠,这是惠及两地旅游的好政策。“现在很多乡村酒店、农家乐就开在景区旁,也不用回城住宿,方便又省心。”冯晓说。

近年来,为了给游客创造优质的旅游体验,潼南区大力推进游购娱相关配套。目前,潼南区已经建成滨江、隆鑫、时代广场、红星美凯龙等7个商圈,有效满足游客们购、食、娱、文、体等多样化消费需求。有可达四星级标准及以上的潼南劲力酒店、涪江大酒店等8家酒店,还有特色民宿、乡村酒店、农家山庄等各类农家乐达200余家,共有单日接待床位1万余张,有效保障游客就餐、住宿需求。并提升旅游饭店服务质量,推出“住宿+景区”套票组合模式,为游客提供多样化选择。

文化赋能,旅游为民。围绕创新求突破,推动“真惠民”,潼南大力推行线上线下文化旅游消费活动,适时举办“中国旅游日(潼南分会场)活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月)等惠民活动,共发送优惠券10万张、发布12条旅游惠民优惠政策,实现惠民、助企新突破。依托“一机游”智慧文旅平台,整合各类旅游功能和要素,大幅提升游客体验感的同时,掌握消费券领用情况,动态调整,提高使用效率。

小朋友在共享农庄体验农耕。
小朋友在共享农庄体验农耕。

促农文旅融合发展做靓潼城品牌

2022年以来,潼南区立足“高品质人文康养宜居区”发展定位,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文旅+”“+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整合文化、旅游、农业等特色资源,唱响做靓“周末到潼南”城市营销品牌。

“花海好看、项目好玩、东西好吃,给我们的感觉非常不错。”趁着周末来欣赏万亩油菜花海的重庆主城游客唐先生如是说。近年潼南区依托油菜、蔬菜、柠檬等农业资源,立足睡养、农耕、非遗等文化禀赋,打造了陈抟故里、双江古镇等4A级景区以及香水百荷、宝龙桃博园、塘坝桑葚采摘园等百余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好去处,成功创建潼南区涪江度假区、太安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为市级旅游度假区,塘坝镇天印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崇龛明月社区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农文旅融合景区建设成效斐然,城市品牌竞争力有效提升。2022年潼南相继获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当前,潼南区利用大佛坝、太安罐坝、桂林双坝等农业和生态优势,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全速建设“新农城”“农科城”等特色旅游发展项目,全力打造田园城市、城市田园,为乡村振兴赋能。

农文旅融合品牌越叫越响,旅游附加值稳步攀升。依托大佛坝、双坝等生态资源和柠檬、蔬菜等农业资源,潼南区推出“我在潼南有块田、有口塘、有片林、有间房”等共享经济项目和“农业研学游”“乡村采摘游”等13条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米心镇吉家村等20个共享农庄和涪江旅游度假区房车露营基地等5个乡村自驾游营地,全力创建“研学基地”“康养基地”“共享基地”和“渝西快乐老家”,提供休闲观光、体验农耕、康养研学等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来得其所、玩得舒心、留下好评。

深度挖掘乡土故事、乡村逸事、乡村民俗等乡愁记忆,推出“蔬食记”旅游项目,开发蔬果采摘、农耕体验乡愁旅游产品和柠檬系列、桑葚系列、花丝镶嵌、布艺扎染等特色农特产品、旅游商品及文创产品400余种,不断充实游客“记忆库”“后备箱”,让游客记住潼南、带走乡愁。

同时,各景区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土特产等市场途径,带动5000余户1.8万余名周边农民群众增收,帮助解决2.4万余人就业,逐步实现农村增色、农业增效、农民增富和生态增优、文化增智、旅游增收。

王华侨 蒋开俊 卜寿林 李文勇 张世金 黄伟供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