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背后的“数字骗局”
一张普通的网络截图,一旦标榜为“数字藏品”,身价就能从几块钱炒到成百上千元。不少玩家经不住“高额回报”的吸引而“入圈”,直到钱打了水漂才发现自己实际是入了“坑”。

“数字藏品”背后的“数字骗局”

来源:法治日报2023-02-19

一张普通的网络截图,一旦标榜为“数字藏品”,身价就能从几块钱炒到成百上千元。不少玩家经不住“高额回报”的吸引而“入圈”,直到钱打了水漂才发现自己实际是入了“坑”。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获悉,蜀山公安分局破获了这样一起以发行“数字藏品”为幌子的诈骗案,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200多万元。

据了解,数字藏品是一种数字化资产,即使用区块链技术,对特定的作品、艺术品和商品等生成数字凭证编码,确定权益归属,并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受害人朱先生就是一名“数字藏品”玩家,于2022年8月加入某平台的藏友微信群中。在这个藏友群里,不仅会有群友推广、介绍和讨论“数字藏品”,还有很多“成功人士”晒单,声称通过该平台的“数字藏品”挣到了很多钱,甚至有人还用赚到的钱买了一辆车,这令朱先生心动不已,赶忙向群友取经。

这时,一名自称该平台公司“官方工作人员”的客服开始向朱先生推广藏品,并承诺涨幅空间大,有机会获取高额回报。为了打消朱先生的顾虑,客服还表示即便是贬值了,还会由公司来兜底,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经不住诱惑,朱先生便花了数千元购买了该平台公司的“数字藏品”。

得知藏品的价格越来越高,朱先生也越来越兴奋。然而好景不长,几个月后,“工作人员”借技术原因、公司休息等借口,称要关闭市场整顿,无法进行交易。与此同时,群里的“工作人员”和“成功人士”也突然全都失联,朱先生这才惊觉上当了,赶紧向警方报案。

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民警通过调查发现,该平台公司其实是一个打着发行、交易“数字藏品”幌子的诈骗团伙,其谎称所发行的“数字藏品”系“大师名作”,实际上都是来自一些普通画手的作品,以及直接从互联网上截图拷贝的图片,没有任何收藏价值和实际价值,也无法适用于任何场景。

办案民警介绍,该平台公司既是平台方,又是发行方,以“空投”也就是免费赠送的方式或者以低价将其持有无任何价值的图片在平台上进行定量首发,鼓动普通投资客购买收藏,公司内部保留一部分发行份额在虚拟账号上。

之后,公司运营团队通过价格干预、肆意炒作,以掌握内幕、承诺回购、限量发行等骗术造成饥饿营销的假象,诱导投资者争先买入,并在平台开启的二级市场,渲染“数字藏品”的价值,利用投资客“追涨”的心理,鼓动投资客与投资客之间进行交易。

“他们还会在平台上策划合成、赠送活动,比如合成就是让投资客购买指定的几幅画就可以合成出一个新的图片,持有这个新的图片就可以在平台下一次的首发活动中获得‘优先购’或者‘空投’等权益,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渲染图片价值,让投资客对图片的价值产生错误认识,使之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不断攀升。”办案民警介绍说。

等到藏品的价格被迅速拉高后,该平台公司再将留下来的份额“空投”到自己的自持账号上,冒充投资客将图片以高价挂出,实现高位套现,同时关闭其他投资客的卖出通道,实现诈骗投资客钱财的目的。

办案民警说,能被称为“数字藏品”要具备一定条件,且发行“数字藏品”也需要具备相应资质。然而,这些诈骗团伙在完全不具备资质的情况下,私自搭建平台,极力夸大、渲染“数字藏品”的投资价值,其本质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支付老投资者的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该投资能不断赚钱的假象。而投资客普遍比较年轻,对“数字藏品”缺乏认知,在利益诱惑下盲目跟风,从而掉入骗局。

目前,警方已将该平台公司创始人、程序员以及客服人员等7人抓获归案,核实客户端用户100余人,亏损共计250余万元,公司非法获利40余万元。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法治日报记者 范天娇 通讯员 仰孝应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数字藏品”背后的“数字骗局”

2023-02-19 08:21:00 来源:

一张普通的网络截图,一旦标榜为“数字藏品”,身价就能从几块钱炒到成百上千元。不少玩家经不住“高额回报”的吸引而“入圈”,直到钱打了水漂才发现自己实际是入了“坑”。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获悉,蜀山公安分局破获了这样一起以发行“数字藏品”为幌子的诈骗案,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200多万元。

据了解,数字藏品是一种数字化资产,即使用区块链技术,对特定的作品、艺术品和商品等生成数字凭证编码,确定权益归属,并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受害人朱先生就是一名“数字藏品”玩家,于2022年8月加入某平台的藏友微信群中。在这个藏友群里,不仅会有群友推广、介绍和讨论“数字藏品”,还有很多“成功人士”晒单,声称通过该平台的“数字藏品”挣到了很多钱,甚至有人还用赚到的钱买了一辆车,这令朱先生心动不已,赶忙向群友取经。

这时,一名自称该平台公司“官方工作人员”的客服开始向朱先生推广藏品,并承诺涨幅空间大,有机会获取高额回报。为了打消朱先生的顾虑,客服还表示即便是贬值了,还会由公司来兜底,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经不住诱惑,朱先生便花了数千元购买了该平台公司的“数字藏品”。

得知藏品的价格越来越高,朱先生也越来越兴奋。然而好景不长,几个月后,“工作人员”借技术原因、公司休息等借口,称要关闭市场整顿,无法进行交易。与此同时,群里的“工作人员”和“成功人士”也突然全都失联,朱先生这才惊觉上当了,赶紧向警方报案。

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民警通过调查发现,该平台公司其实是一个打着发行、交易“数字藏品”幌子的诈骗团伙,其谎称所发行的“数字藏品”系“大师名作”,实际上都是来自一些普通画手的作品,以及直接从互联网上截图拷贝的图片,没有任何收藏价值和实际价值,也无法适用于任何场景。

办案民警介绍,该平台公司既是平台方,又是发行方,以“空投”也就是免费赠送的方式或者以低价将其持有无任何价值的图片在平台上进行定量首发,鼓动普通投资客购买收藏,公司内部保留一部分发行份额在虚拟账号上。

之后,公司运营团队通过价格干预、肆意炒作,以掌握内幕、承诺回购、限量发行等骗术造成饥饿营销的假象,诱导投资者争先买入,并在平台开启的二级市场,渲染“数字藏品”的价值,利用投资客“追涨”的心理,鼓动投资客与投资客之间进行交易。

“他们还会在平台上策划合成、赠送活动,比如合成就是让投资客购买指定的几幅画就可以合成出一个新的图片,持有这个新的图片就可以在平台下一次的首发活动中获得‘优先购’或者‘空投’等权益,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渲染图片价值,让投资客对图片的价值产生错误认识,使之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不断攀升。”办案民警介绍说。

等到藏品的价格被迅速拉高后,该平台公司再将留下来的份额“空投”到自己的自持账号上,冒充投资客将图片以高价挂出,实现高位套现,同时关闭其他投资客的卖出通道,实现诈骗投资客钱财的目的。

办案民警说,能被称为“数字藏品”要具备一定条件,且发行“数字藏品”也需要具备相应资质。然而,这些诈骗团伙在完全不具备资质的情况下,私自搭建平台,极力夸大、渲染“数字藏品”的投资价值,其本质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支付老投资者的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该投资能不断赚钱的假象。而投资客普遍比较年轻,对“数字藏品”缺乏认知,在利益诱惑下盲目跟风,从而掉入骗局。

目前,警方已将该平台公司创始人、程序员以及客服人员等7人抓获归案,核实客户端用户100余人,亏损共计250余万元,公司非法获利40余万元。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法治日报记者 范天娇 通讯员 仰孝应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