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灾减灾注入更多法治能量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今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助力提升公众避灾自救互救技能,推动防灾减灾观念深入人心。

为防灾减灾注入更多法治能量

来源:法治网2023-05-14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今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助力提升公众避灾自救互救技能,推动防灾减灾观念深入人心。

近些年来,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同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灾害风险的复杂性更加凸显。从抵御严重汛情到抗击罕见旱情,从迎战山火到处置泥石流、滑坡灾情,从应对高危行业领域事故到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社会各方愈发意识到,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对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科学认识致灾规律,加强监测预警,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即使发生灾害,也能及时科学有序救灾,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另一方面也需要强化依法防灾减灾,夯实各方责任。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依法防灾减灾,既能为防治各类不确定的灾害增加确定性,也是有力有序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

为了提升防灾减灾法治保障能力,我国已出台了防震减灾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防洪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同时,我国立足自身国情和灾害事故特点,不断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2022年,我国还专门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些都为各方依法有序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依据。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各方要以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契机,为防灾减灾工作注入更多法治能量,在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持续增强公众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最大程度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为防灾减灾注入更多法治能量

2023-05-14 21:41:37 来源: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今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助力提升公众避灾自救互救技能,推动防灾减灾观念深入人心。

近些年来,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同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灾害风险的复杂性更加凸显。从抵御严重汛情到抗击罕见旱情,从迎战山火到处置泥石流、滑坡灾情,从应对高危行业领域事故到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社会各方愈发意识到,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对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科学认识致灾规律,加强监测预警,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即使发生灾害,也能及时科学有序救灾,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另一方面也需要强化依法防灾减灾,夯实各方责任。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依法防灾减灾,既能为防治各类不确定的灾害增加确定性,也是有力有序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

为了提升防灾减灾法治保障能力,我国已出台了防震减灾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防洪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同时,我国立足自身国情和灾害事故特点,不断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2022年,我国还专门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和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些都为各方依法有序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依据。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各方要以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契机,为防灾减灾工作注入更多法治能量,在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持续增强公众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最大程度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