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质灾害驻守一线有群“拼命三娘”——她们身背罗盘蛇药,在陡坡山崖间日行数万步

重庆地质灾害驻守一线有群“拼命三娘”——她们身背罗盘蛇药,在陡坡山崖间日行数万步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4-03-08
重庆地质灾害驻守一线有群“拼命三娘”——她们身背罗盘蛇药,在陡坡山崖间日行数万步

3月7日,在去往巴南区圣灯山镇碾子塝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路上,地质灾害驻守女工程师们互助通过拦在面前的巨石。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集合,出发!”

3月5日上午,巴南区圣灯山云雾缭绕。圣灯山镇沿滩村七社的公路上,3位穿着橘色工作服、背着双肩包的地质灾害驻守女工程师快速行进。

这3名女工程师分别是吕友贺、刘彧、熊靖,平均年龄40岁。她们来自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607地质队女子突击队,这也是该局唯一一支女子突击队。

驻守地质工程师,是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四重”网格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男性超过90%的驻守地质工程师队伍中,女子突击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拼命三娘”。

跋涉陡坡山崖间,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

在沿滩村7社的山坡上,有一处明显的断面,在高高的山坡上留下了梳齿状痕迹。女子突击队队长吕友贺说,那是圣灯山镇碾子塝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面积3000平方米,体积15000立方米。

“这个隐患点威胁到4户4人,房屋1栋6间,目前受威胁的4户群众全部搬走了,但隐患点附近还有居民,不能放松警惕。”吕友贺边说,边领着队员和记者沿着公路走向隐患点所在的山坡。

一片茂密的树丛中,露出一条青石台阶小路,这是通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起点”。吕友贺等三人快步走在前面,橘色工作服在杂树荒草间格外鲜艳。

“这算是很好走的路了!最多半小时就能到。”刘彧说,地质灾害隐患点往往在陡坡、山崖上,碾子塝崩塌就是一个典型。它的地层岩性为砂岩、泥岩,上方危岩带裂隙发育(即裂缝还在增加),需要格外留心。

“驻守地质工程师都有一双‘铁脚板’,翻山越岭不在话下。”吕友贺是河南人,大学毕业后到607地质队工作,才见识到重庆的高山峻岭。第一次爬山去搞地质调查,她累得直抹泪,如今已经走遍了巴南区所有的高山,变成了脚下生风的登山能手。

随着海拔逐渐升高,脚下的路越来越窄。青石台阶走到尽头,只剩细细一条泥土路。吕友贺领头,大家跟着她一步步慢慢靠近崩塌点,脚下就是200多米的陡坡,山风呼啸,令人不自觉地屏住呼吸。

“大家把地质锤和测量工具拿出来,查看一下岩体风化是否加剧和岩体拉裂缝是否扩大?”吕友贺招呼着队员注意安全,自己却勇敢地往岩体崩塌外侧走。她仰着头,仔细观察上方危岩带,拍照记录后再退回土路上。

背包里有罗盘、蛇药,轻伤不下火线

“队长就是个‘拼命三娘’!”出生于1987年的熊靖是女子突击队最年轻的成员。她说,吕友贺遇到危险总是冲在最前面,她打心眼里佩服。

“拼命的又不是我一个。”吕友贺提起了另有工作没到场的队员李琴芬,“琴芬姐更是轻伤不下火线!”

“70后”李琴芬是女子突击队的“大姐”。2020年汛期,李琴芬驻守的巴南区接龙镇遭遇暴雨,她和镇村工作人员一起疏散群众,在齐膝盖深的水里摔了一跤,后腰肌肉严重拉伤。

“当时她就站不起来了,还一直忍着痛在问‘群众都疏散了吗’?”吕友贺说,更让大家意外的是,暴雨过后,本该卧床休息的李琴芬却出现在607地质队办公室,趴在办公桌上继续工作。

原来,按照相关规定,野外调查后要尽快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报告并上交。李琴芬考虑到自己最熟悉接龙镇的情况,相关资料又在办公室,就让丈夫开车把自己送到办公室写报告。从停车场到办公室的几十米路,是丈夫把她背过去的。

“路都走不了,心里还记挂着工作,这就是我们女子突击队的队员。”吕友贺哽咽了。

常年穿行在陡坡山崖间,受伤、意外是否成了家常便饭?刘彧说,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通讯信号有保障,基本安全都能保证。不过,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在野外常遇到蛇。因此,队员们的背包除了罗盘、地质锤、笔记本等,还要装上蛇药。

“工作虽然有风险,但更多的是成就感和快乐。”熊靖指着山上的野桃花说,“春天了,走在山上可不就是‘上春山’?”

她话音一落,大家都开怀大笑起来。

每年到现场应急处置数百次

记者了解到,女子突击队最初由5名女性地质灾害驻守地质工程师组成。如今,607地质队又有多名女性工作人员加入,队员达到14人。

在地质灾害驻守方面,女子突击队驻守巴南片区11个镇街、18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829户2527人,房屋3951间),负责地质灾害巡视、应急排危及预警避险等工作。此外,她们还承担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质服务与技术保障的工作。

每年汛期,女子突击队队员常驻一线,每天都要开展现场排查。整个汛期,她们通常要完成数百次现场应急处置,最繁忙时一天要跑三四个现场,深夜回到驻地,往往已是满身泥水。

“只要群众的安全能得到保障,我们累点苦点不算啥。”吕友贺说,市区两级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预警、防治和科普等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安装了上百处智能监测设备,群众的防范意识也越来越高。

女子突击队成立以来,成功预警了巴南区石龙镇合路村花长路顺向岩质滑坡灾情,并多次成功组织群众及时撤离,工作深受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好评。2021年,女子突击队被重庆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今后,我们还想发展更多的队员。让大家知道,在地质工作中,男女都是好样的,女子能顶半边天。”吕友贺笑着说。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申晓佳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重庆地质灾害驻守一线有群“拼命三娘”——她们身背罗盘蛇药,在陡坡山崖间日行数万步

2024-03-08 06:06:28 来源:
重庆地质灾害驻守一线有群“拼命三娘”——她们身背罗盘蛇药,在陡坡山崖间日行数万步

3月7日,在去往巴南区圣灯山镇碾子塝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路上,地质灾害驻守女工程师们互助通过拦在面前的巨石。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集合,出发!”

3月5日上午,巴南区圣灯山云雾缭绕。圣灯山镇沿滩村七社的公路上,3位穿着橘色工作服、背着双肩包的地质灾害驻守女工程师快速行进。

这3名女工程师分别是吕友贺、刘彧、熊靖,平均年龄40岁。她们来自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607地质队女子突击队,这也是该局唯一一支女子突击队。

驻守地质工程师,是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四重”网格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男性超过90%的驻守地质工程师队伍中,女子突击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拼命三娘”。

跋涉陡坡山崖间,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

在沿滩村7社的山坡上,有一处明显的断面,在高高的山坡上留下了梳齿状痕迹。女子突击队队长吕友贺说,那是圣灯山镇碾子塝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面积3000平方米,体积15000立方米。

“这个隐患点威胁到4户4人,房屋1栋6间,目前受威胁的4户群众全部搬走了,但隐患点附近还有居民,不能放松警惕。”吕友贺边说,边领着队员和记者沿着公路走向隐患点所在的山坡。

一片茂密的树丛中,露出一条青石台阶小路,这是通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起点”。吕友贺等三人快步走在前面,橘色工作服在杂树荒草间格外鲜艳。

“这算是很好走的路了!最多半小时就能到。”刘彧说,地质灾害隐患点往往在陡坡、山崖上,碾子塝崩塌就是一个典型。它的地层岩性为砂岩、泥岩,上方危岩带裂隙发育(即裂缝还在增加),需要格外留心。

“驻守地质工程师都有一双‘铁脚板’,翻山越岭不在话下。”吕友贺是河南人,大学毕业后到607地质队工作,才见识到重庆的高山峻岭。第一次爬山去搞地质调查,她累得直抹泪,如今已经走遍了巴南区所有的高山,变成了脚下生风的登山能手。

随着海拔逐渐升高,脚下的路越来越窄。青石台阶走到尽头,只剩细细一条泥土路。吕友贺领头,大家跟着她一步步慢慢靠近崩塌点,脚下就是200多米的陡坡,山风呼啸,令人不自觉地屏住呼吸。

“大家把地质锤和测量工具拿出来,查看一下岩体风化是否加剧和岩体拉裂缝是否扩大?”吕友贺招呼着队员注意安全,自己却勇敢地往岩体崩塌外侧走。她仰着头,仔细观察上方危岩带,拍照记录后再退回土路上。

背包里有罗盘、蛇药,轻伤不下火线

“队长就是个‘拼命三娘’!”出生于1987年的熊靖是女子突击队最年轻的成员。她说,吕友贺遇到危险总是冲在最前面,她打心眼里佩服。

“拼命的又不是我一个。”吕友贺提起了另有工作没到场的队员李琴芬,“琴芬姐更是轻伤不下火线!”

“70后”李琴芬是女子突击队的“大姐”。2020年汛期,李琴芬驻守的巴南区接龙镇遭遇暴雨,她和镇村工作人员一起疏散群众,在齐膝盖深的水里摔了一跤,后腰肌肉严重拉伤。

“当时她就站不起来了,还一直忍着痛在问‘群众都疏散了吗’?”吕友贺说,更让大家意外的是,暴雨过后,本该卧床休息的李琴芬却出现在607地质队办公室,趴在办公桌上继续工作。

原来,按照相关规定,野外调查后要尽快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报告并上交。李琴芬考虑到自己最熟悉接龙镇的情况,相关资料又在办公室,就让丈夫开车把自己送到办公室写报告。从停车场到办公室的几十米路,是丈夫把她背过去的。

“路都走不了,心里还记挂着工作,这就是我们女子突击队的队员。”吕友贺哽咽了。

常年穿行在陡坡山崖间,受伤、意外是否成了家常便饭?刘彧说,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通讯信号有保障,基本安全都能保证。不过,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在野外常遇到蛇。因此,队员们的背包除了罗盘、地质锤、笔记本等,还要装上蛇药。

“工作虽然有风险,但更多的是成就感和快乐。”熊靖指着山上的野桃花说,“春天了,走在山上可不就是‘上春山’?”

她话音一落,大家都开怀大笑起来。

每年到现场应急处置数百次

记者了解到,女子突击队最初由5名女性地质灾害驻守地质工程师组成。如今,607地质队又有多名女性工作人员加入,队员达到14人。

在地质灾害驻守方面,女子突击队驻守巴南片区11个镇街、18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829户2527人,房屋3951间),负责地质灾害巡视、应急排危及预警避险等工作。此外,她们还承担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质服务与技术保障的工作。

每年汛期,女子突击队队员常驻一线,每天都要开展现场排查。整个汛期,她们通常要完成数百次现场应急处置,最繁忙时一天要跑三四个现场,深夜回到驻地,往往已是满身泥水。

“只要群众的安全能得到保障,我们累点苦点不算啥。”吕友贺说,市区两级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预警、防治和科普等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安装了上百处智能监测设备,群众的防范意识也越来越高。

女子突击队成立以来,成功预警了巴南区石龙镇合路村花长路顺向岩质滑坡灾情,并多次成功组织群众及时撤离,工作深受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好评。2021年,女子突击队被重庆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今后,我们还想发展更多的队员。让大家知道,在地质工作中,男女都是好样的,女子能顶半边天。”吕友贺笑着说。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申晓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