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前(左)在梨树地里调研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
记者 谭柯 实习生 周凇槿
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以出产早熟梨出名。郑孝前自愿放弃东泉水泥厂丰厚的待遇,回乡先后当起村委会主任和村党委书记,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建成8000亩早熟梨、1000亩茶叶、4000亩花木等三个万亩型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全市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而集体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放弃高薪回家“振兴家乡”
从2002年开始,在二圣镇党委和政府大力倡导和推动下,村里许多农户放弃种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发展起4000亩南方早熟梨。2007年,二圣梨大面积挂果,尤以集体村的产量最高,但却出乎所有人预料,遭遇了“滑铁卢”。
“当年,梨是大面积丰收了,但市场行情非常不好,果农种出的梨卖不出去,情绪十分激动。”一位在二圣镇与集体村农业发展打了许多年“交道”的有关负责人说,无奈之下,村干部不得不大老远地把梨运出去,大热天的在南坪沿街叫卖;另外一批梨子就近销售,可最后的回报,还是不太令果农满意。
2008年,该镇决定举办首届采梨节,把“守株待兔”改为“引客入林”,首届采梨节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一些保守的村民却并不看好。
彼时,甘愿放弃跑水泥销售且年收入20多万元的郑孝前回到家乡,“振兴家乡”的决心赢得了村民大力支持,最终当选村委会主任。上任后,他一边把举办采梨节的构想、目的等向村民讲解,一边开展技术培训。另外,郑孝前还积极争取资金,修建并硬化茶山梨园观光环线等公路10余公里,人行便道70公里。
在郑孝前的带领下,2009年采梨节成功举办。此后,每年3月与7月,天坪山各举办一次梨花节和采梨节,大幅提高了梨产业发展质量与产出效益,二圣梨把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农业产业化让村民致富
采梨节取得成功后,郑孝前又开始琢磨新的致富路子。经过考察,郑孝前成功引进农景园艺、二圣茶厂等13家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入驻。其中,农景园艺以每亩每年600斤稻谷的租金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建起了花卉苗木基地,去年实现5000多万元销售额;二圣茶厂已发展起1000多亩茶叶基地,亩均收入上万元。
让村民们惊喜的是,郑孝前这一举措让他们抱回了“金窝窝”。这些特色高效产业的发展,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较高的土地租金收入,还能带来务工收入。白房子村民小组梁隆德已62岁,在花卉苗木基地做点锄草、施肥之类的轻松活,每天工资100元。郑孝前介绍,集体村人均纯收入,已由2007年的4000元提高到了去年的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