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五章)
《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一共8章,另附《联律通则》。本篇为第五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五章)

来源:华龙网2023-11-21

编者按

中华对联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结合的一种既属于诗又有别于诗的一种颇为特别的中华传统文学艺术体裁。

对联知识,博大精深。由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重庆市诗词学会会长凌泽欣三易其稿而著成的《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即将正式出版,得到中华楹联学会前会长蒋有泉亲题书名。该书以浅显的语言,对联格律的基本常识及其基本写作方法进行讲述。为初习对联者提供了一条快速的便捷入门之径,对于中小学教师对联教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辅导作用。

联海无涯,书山有路。从即日起,华龙网、重庆文艺网将陆续刊发《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全文,以飨广大网友。

《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一共8章,另附《联律通则》。本篇为第五章。

第五章 合掌对联举例

中国楹联学会《联律通则》第二章第十条规定“忌合掌”。我认为,一般应遵守为宜。但就所谓“合掌”对而言,还是应以意为先,以律从意。律合须意好,意好则联好。前人“联对”较近体律对仗更宽,不可用近体律“对仗”的标准完全要求“联对”。我们不可单纯地以“合掌”作为判别诗、联优劣的唯一标准,更不能说所有的合掌诗、合掌联都没有好作品,也不能说不合掌的诗联就是好作品。

我们先以“千秋”对“万古”类合掌联举例

(一)王文治“焦山漱石山房”万古对千秋联:

胜地千秋崇大隐

名山万古仰高贤

此联不仅“万古”对“千秋”合掌,“名山”对“胜地”亦合掌。但工稳端庄,联意高尚,于情于理,不失为以意为先的好联。此联最为历代书法名家喜书,据我百度所见,不下百种。如我们理解为“名山万古”对“胜地千秋”则不合掌。

王文治是清代著名对联名家,1730—1802人,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书法以风韵胜,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

(二)宋庆龄挽孙中山“万古对千秋”联:

负改造宏谟,许世以身,有功于民,有功于国,斯人卓著千秋业

综平生伟绩,大书其事,或布在方,或布在策,此后流传万古名

上下联尾分句“万古”对“千秋”合掌,视为“万古名”对“千秋业”则不合掌。

(三)林则徐万古对千秋联:

青山不墨千秋画

流水无弦万古琴

此对“万古”对“千秋”合掌,视为“万古琴”对千秋画”则不合掌。

(四)郭沫若挽罗荣桓“百代”对“千秋”联:

革命作前驱,功业千秋垂史册

政工培后劲,忠忱百代树干城

此联二分句“百代”对“千秋”合掌,视为“忠忱百代”对“功业千秋”则不合掌。

(五)兰州左宗棠祠“千秋”对“万古”联:

兰垣据河海上游,看城关历创专祠,崇祀酬庸,同垂万古

柳庄寻天地间气,溯前后统筹全局,分闱设省,独有千秋

这幅联“万古”对“千秋”合掌,但气势雄浑,布局工稳,不失好联。

我们再以前人“吾”对“我”类合掌举例,联中虽少见,但诗句甚多。“诗对”皆可以“合掌”用之,“联对”的“合掌”则更不可苛求。

(一)唐·白居易古体《适意》“我”与“吾”合掌对句。

直道速我尤,

诡遇非吾志。

“吾”与“我”合掌,如果我们视为“吾志”对“我尤”则不合掌。

(二)唐·白居易近体《酬皇甫庶子见寄》首联“吾”与“我”合掌对句。

掌纶不称吾应笑,

典郡无能我自知。

别诏忽惊新命出,

同寮偶与夙心期。

春坊潇洒优闲地,

秋鬓苍浪老大时。

独占二疏应未可,

龙楼见拟觅分司。

“我”与“吾”合掌,如果我们视为“我自知”对“吾应笑”则不合掌。

(三)唐·孟浩然近体《秦中感秋寄远上人》颔联“吾”与“我”合掌。

唐·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

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

东林怀我师。

黄金然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我”对“吾”合掌,如果我们视为“我师”对“吾愿”则不合掌。这是孟浩然在诗法运用上的一首千古好诗。

本讲义仅以某些人们最不容忍和允许合掌的“千秋”对“万古”,“吾”对“我”举例以证合掌联的合理。而前贤难辨易辨的合掌对联真是举不胜举。这可以说明“合掌”并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合之,当以顺势顺义为上。

相关链接: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联律通则》)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八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七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六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四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三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二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一章)

分享
新浪微博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五章)

2023-11-21 15:00:49 来源:

编者按

中华对联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结合的一种既属于诗又有别于诗的一种颇为特别的中华传统文学艺术体裁。

对联知识,博大精深。由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重庆市诗词学会会长凌泽欣三易其稿而著成的《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即将正式出版,得到中华楹联学会前会长蒋有泉亲题书名。该书以浅显的语言,对联格律的基本常识及其基本写作方法进行讲述。为初习对联者提供了一条快速的便捷入门之径,对于中小学教师对联教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辅导作用。

联海无涯,书山有路。从即日起,华龙网、重庆文艺网将陆续刊发《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全文,以飨广大网友。

《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一共8章,另附《联律通则》。本篇为第五章。

第五章 合掌对联举例

中国楹联学会《联律通则》第二章第十条规定“忌合掌”。我认为,一般应遵守为宜。但就所谓“合掌”对而言,还是应以意为先,以律从意。律合须意好,意好则联好。前人“联对”较近体律对仗更宽,不可用近体律“对仗”的标准完全要求“联对”。我们不可单纯地以“合掌”作为判别诗、联优劣的唯一标准,更不能说所有的合掌诗、合掌联都没有好作品,也不能说不合掌的诗联就是好作品。

我们先以“千秋”对“万古”类合掌联举例

(一)王文治“焦山漱石山房”万古对千秋联:

胜地千秋崇大隐

名山万古仰高贤

此联不仅“万古”对“千秋”合掌,“名山”对“胜地”亦合掌。但工稳端庄,联意高尚,于情于理,不失为以意为先的好联。此联最为历代书法名家喜书,据我百度所见,不下百种。如我们理解为“名山万古”对“胜地千秋”则不合掌。

王文治是清代著名对联名家,1730—1802人,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书法以风韵胜,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

(二)宋庆龄挽孙中山“万古对千秋”联:

负改造宏谟,许世以身,有功于民,有功于国,斯人卓著千秋业

综平生伟绩,大书其事,或布在方,或布在策,此后流传万古名

上下联尾分句“万古”对“千秋”合掌,视为“万古名”对“千秋业”则不合掌。

(三)林则徐万古对千秋联:

青山不墨千秋画

流水无弦万古琴

此对“万古”对“千秋”合掌,视为“万古琴”对千秋画”则不合掌。

(四)郭沫若挽罗荣桓“百代”对“千秋”联:

革命作前驱,功业千秋垂史册

政工培后劲,忠忱百代树干城

此联二分句“百代”对“千秋”合掌,视为“忠忱百代”对“功业千秋”则不合掌。

(五)兰州左宗棠祠“千秋”对“万古”联:

兰垣据河海上游,看城关历创专祠,崇祀酬庸,同垂万古

柳庄寻天地间气,溯前后统筹全局,分闱设省,独有千秋

这幅联“万古”对“千秋”合掌,但气势雄浑,布局工稳,不失好联。

我们再以前人“吾”对“我”类合掌举例,联中虽少见,但诗句甚多。“诗对”皆可以“合掌”用之,“联对”的“合掌”则更不可苛求。

(一)唐·白居易古体《适意》“我”与“吾”合掌对句。

直道速我尤,

诡遇非吾志。

“吾”与“我”合掌,如果我们视为“吾志”对“我尤”则不合掌。

(二)唐·白居易近体《酬皇甫庶子见寄》首联“吾”与“我”合掌对句。

掌纶不称吾应笑,

典郡无能我自知。

别诏忽惊新命出,

同寮偶与夙心期。

春坊潇洒优闲地,

秋鬓苍浪老大时。

独占二疏应未可,

龙楼见拟觅分司。

“我”与“吾”合掌,如果我们视为“我自知”对“吾应笑”则不合掌。

(三)唐·孟浩然近体《秦中感秋寄远上人》颔联“吾”与“我”合掌。

唐·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

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

东林怀我师。

黄金然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我”对“吾”合掌,如果我们视为“我师”对“吾愿”则不合掌。这是孟浩然在诗法运用上的一首千古好诗。

本讲义仅以某些人们最不容忍和允许合掌的“千秋”对“万古”,“吾”对“我”举例以证合掌联的合理。而前贤难辨易辨的合掌对联真是举不胜举。这可以说明“合掌”并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合之,当以顺势顺义为上。

相关链接: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联律通则》)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八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七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六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四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三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二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一章)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