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联律通则》)
《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一共8章,另附《联律通则》。本篇为《联律通则》。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联律通则》)

来源:华龙网2023-11-21

编者按

中华对联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结合的一种既属于诗又有别于诗的一种颇为特别的中华传统文学艺术体裁。

对联知识,博大精深。由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重庆市诗词学会会长凌泽欣三易其稿而著成的《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即将正式出版,得到中华楹联学会前会长蒋有泉亲题书名。该书以浅显的语言,对联格律的基本常识及其基本写作方法进行讲述。为初习对联者提供了一条快速的便捷入门之径,对于中小学教师对联教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辅导作用。

联海无涯,书山有路。从即日起,华龙网、重庆文艺网将陆续刊发《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全文,以飨广大网友。

《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一共8章,另附《联律通则》。本篇为《联律通则》。

《联律通则》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 基本规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

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

第三条 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 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 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

第六条 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第二章 传统对格

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 避忌问题。

(1)忌合掌。

(2)忌不规则重字。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 词性对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第十四条 本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关链接: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八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七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六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五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四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三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二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一章)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联律通则》)

2023-11-21 15:07:37 来源:

编者按

中华对联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结合的一种既属于诗又有别于诗的一种颇为特别的中华传统文学艺术体裁。

对联知识,博大精深。由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重庆市诗词学会会长凌泽欣三易其稿而著成的《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即将正式出版,得到中华楹联学会前会长蒋有泉亲题书名。该书以浅显的语言,对联格律的基本常识及其基本写作方法进行讲述。为初习对联者提供了一条快速的便捷入门之径,对于中小学教师对联教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辅导作用。

联海无涯,书山有路。从即日起,华龙网、重庆文艺网将陆续刊发《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全文,以飨广大网友。

《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一共8章,另附《联律通则》。本篇为《联律通则》。

《联律通则》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 基本规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

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

第三条 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 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 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

第六条 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第二章 传统对格

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 避忌问题。

(1)忌合掌。

(2)忌不规则重字。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 词性对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第十四条 本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关链接: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八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七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六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五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四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三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二章)

凌泽欣:中华对联入门简明讲义(第一章)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